宋菊香
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了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相關問題,包括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投資特點、投資成效等基本情況;并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制約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問題,包括金融資本介入程度低和政府支持力度有限;提出了政府應推動提升投資企業融資能力,加大對投資軟件環境的支持,加大對投資硬件環境的投入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永州 工商資本 規模種養 投資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0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6-156-02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鼓勵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這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政策的延展和擴大,2014年新的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也為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帶來機遇和新要求。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為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提供了重要途徑,如何進一步發揮工商資本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各方十分關注。
一、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基本情況
為掌握湖南省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基本情況,筆者主要調研了34家實力比較雄厚的企業投資規模種養的情況,這些企業共投資143967萬元,其中,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下只有1家,300~1000萬元的12家,1000萬元~1億元的18家,1億元以上的3家,最高達3億元。外地客商占比較重,非永州籍客商(法人代表)14人,占到41%。
總體來看,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呈現的特點主要有:一是投資企業逐漸增多。隨著中央、省、市對工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的重視,政策逐步放寬,發展現代農業效益日益凸顯,企業參與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以道縣為例,2006年道縣參與規模種養企業僅2家,截至2013年8月底,全縣投資規模種養的企業增至15家。在筆者調研的34家企業中,只有7家在2008年前投資,2008年一年有6家企業投資。二是流轉規模大、投資時間長。目前34家企業投資規模種養面積有成千上萬畝,面積在1000畝內的有7家,1000~10000畝的19家,10000畝以上的8家,最高達2.4萬畝。而投資時間30年內的6家,30~40年的22家,50~60年的6家,最高達60年。三是投資形式較為規范。為避免矛盾糾紛,各縣區政府為企業投資規模種養提供合同范本,規范投資流程,如藍山縣由縣經管局、縣林業局統一制定了《藍山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書》。四是投資規模種養的土地性質以林地、山地為主。34家企業中,投資林地的18家,占53%;投資山地的12家,占35%;投資旱土的4家,占12%。
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也取得很大成效:一是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3家投資規模靠前的企業一共投入農業資金1.85億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2.7。既緩解了財政投入的不足,又積極推進了規模種養產業結構調整、先進設備、優良品種、先進適用技術運用和農田基礎設施改善,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促進了規模種養的發展。二是規模化經營效益十分明顯。如江華瑤族自治縣游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2011年起在江華縣開發黃姜種植基地,至今已投資土地1.13萬畝,每畝年收入達1630元,11300畝每年純收入可達1850萬元,規模收益非常可觀。三是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既帶動了產業發展,也帶動了農民增收。如雙牌縣金蕊實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2000多畝建立金銀花原料基地,帶動周邊群眾種植金銀花達4000多畝;寧遠縣鑫農淮山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5000畝種植葛根、山藥、百合等,輻射帶動農戶200余戶,解決了600余人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
二、制約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問題分析
然而,在肯定永州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目前工商資本發展規模種養還有著諸多制約因素,突出表現為:
1.金融資本介入的程度低。由于從事規模種養生產規模大、前期投入大、各類風險大,但回報期長,企業常出現資金難以為繼的現象。但目前國家對參與土地流轉的企業或客商沒有直接的資金幫扶政策,有的地方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對種養產業的資金支持十分薄弱,各類擔保公司又不愿意擔保,民間融資平臺利率太高,資金主要靠自籌,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作用的發揮。如祁陽縣龔家坪鎮反映,制種今年旱災絕收,保險公司沒有明確理賠,更不用說其它種養業。因林業無法投保,銀行不予貸款。
2.政府軟性服務環境的建設不力。一方面,缺乏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永州市未建立統一的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服務平臺,平臺建設仍停留在一般性的規劃部署中,缺少基本的交易場所和基礎設施,導致信息傳播渠道不暢,流轉成本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低,影響了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流轉。如祁陽縣肖家村鎮成立了服務中心,村里成立了服務站,但職能不夠完善,只能提供簡單的信息服務和協調服務。另一方面,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離不開各種配套制度的支撐,而永州對此尚未出臺支持和引導政策,在推進宅基地流轉、發展家庭農場、完善農業保險等方面,都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
3.政府對硬件配套的投資不夠。基礎和政策建設較差。企業參與規模種養,需要成片大規模的流轉土地,需要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便于集約化經營和機械化生產。但在永州企業選址進駐后,只能自主投資予以解決。如湖南省自然韻公司黑茶基地正修14米多寬的道路以適應生產,還有排水渠等其他配套基礎設施仍在不斷完善中。
三、進一步加快永州市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對策建議
1.政府應推動提升投資企業融資能力。首先,解決貸款難問題。通過出臺相關的地方性金融組織獎勵政策,鼓勵銀行推出“企業信用聯盟”等信貸產品,加強銀行對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信貸支持力度,對一些投保企業的信貸額度要組織引導銀行機構簡化審批流程、實行利率優惠、提高授信額度等;其次,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方式,如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產業鏈融資、訂單融資等渠道。工商資本也可以自身的集體土地租賃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進行抵押融資;最后,政府可以設立擔保基金為企業的金融信貸提供擔保支持,形式上可以組建由財政投入為主的專業農業擔保機構,試點開展責任保險、企業信用保險等,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同時建立對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風險補償機制,通過引入風險投資基金進行風險補償,分擔投資風險。
2.政府應加大對投資軟性環境的支持。一方面,要建設并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繼續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建立健全覆蓋市、縣、鄉土地流轉三級服務網絡的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服務中心,并完善服務中心的信息平臺建設和聯網,完善中介等市場化體系,破解企業與政府間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規劃到落實給予政策支持,進一步推動其實踐的應用;另一方面,要營造有利于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良好服務環境。政府應加強對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規劃指導,制定本地工商資本發展規模種養投資指南和政策激勵措施。積極為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培育職業農民隊伍,引進和輸送專業技術人才,提供農業技術服務和人才支撐。建立健全招引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工作推進、服務和考核機制,對引進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功臣和先進單位進行重獎。完善對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工作的考核導向,引導工商資本向更多的項目、更大的支柱產業項目發展,以更好地發揮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的經濟社會效果。
3.政府應加大對投資硬件環境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強對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硬件支持,積極解決規模種養所需的道路、供水、供電等農村基礎設施,特別建議政府向龍頭企業、重點產業和上市或計劃上市公司傾斜,為其的規模種養提高基礎及配套措施,同時,對于開拓農村三荒地的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以提高工商資本投資規模種養的積極性和產出效益。另一方面,要按照基礎設施的經濟學屬性,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如政府可加大投入建設外部性較大的設施,如骨干水利工程等,對于水庫、塘堰等外部性相對較小的灌溉系統可由企業負責。
參考文獻:
[1] 1982—201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楊群義.工商資本發展現代種養業的調查與建議[J].當代農村財經,2014(10):49-50
[4] 潘長勝,唐國強等.工商資本:現代種養業的新動力[J].江蘇農村經濟,2015(1):17-21
(作者單位:中共永州市委黨校 湖南永州 425000)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