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活動,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識字是學生進行語文及其它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首要任務。但是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特殊性,使得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影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而又因為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不能妥善應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而又影響了學生在語文課堂識字學習中的興趣,從而影響了上課質量。本文主要從目前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著手,然后就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我國大部分小學課堂教學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小學語文是小學各類學科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它是學生獲得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礎,即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科目的首要前提。而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又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必要基礎和前提,對學生今后的識字、發音以及語文學習狀況都發揮著巨大的影響。
一、目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教學方式單一是所有科目教學中較為普遍的問題,教師一味填鴨式的教學,只顧將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沒有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情況,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也非常普遍,在教學期間,教師往往使學生采用機械記憶、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識字練習,而低年級的小學生生性愛玩,很難聽好地進行記憶和背誦。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感覺語文課堂的乏味、無聊和枯燥等,使得他們上課記憶力無法集中,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課堂質量。
2.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忽視個體學習差異的現象
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并非是相同的,每個人的學習態度也是不同的,這樣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接受狀況也是千差萬別的。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好,識字速度快,質量高,而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對比較差一些,識字速度自然就慢,質量也比不過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但部分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師忽視學生個體發展水平的差異化,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絕對統一化地教學模式,這樣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探討
針對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對應策略,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不再被動機械地接受識字學習,而是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識字學習中去。培養學生識字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猜字謎和編唱順口溜是比較常見且效果明顯的方法。小學生特有的獵奇性格,使他們對猜字謎有著極大的興趣,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例如,“上小下大”說的是“尖”,“一個人進了一扇門”說的是“閃”字,“王大爺白大爺一起坐在石頭上”說的是“碧”字,“兩個人在土堆上”說的是“坐”字,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采用編唱順口溜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二樓四間一棟房,左右無墻卻又窗”說的是“噩”字,“四四方方兩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說的是“回”字,“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說的是“金”字,等等。教師通過猜字謎和編唱順口溜的方式,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而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力,提高識字教學的課堂質量。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猜字謎和編唱順口溜,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字謎和順口溜的收集,學生相互之間進行猜字謎和編唱順口溜的活動,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識字的質量。
2.豐富識字教學的教學方式
枯燥呆板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摒棄傳統地單一式教學方式,努力豐富識字教學的教學方式,以便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在這個方面,教師可以采用生動教學法,例如在學習“哭”這個字時,許多學生容易將“哭”字中間的一點漏寫,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一個小孩哭泣的樣子,然后再對學生講解,“哭”字上面的兩個“口”是小孩的兩只眼睛,中間一點是小孩留下的眼淚,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輕易將“哭”字中間的一點忘記了;教學還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多媒體中向學生展示漢字所對應的圖片,例如在學習“月”時,教師就可以在多媒體上向學生展示一輪彎彎的明月,在學習“羊”字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只直立的羊,等等。通過這些教學方式,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漢字的結構,強化他們對漢字的記憶。
3.識字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差異化的管理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差異化管理,針對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狀況因材施教,對于學習基礎和學習進度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如果語文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之處,對每個學生實施一套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也并非切實可行,也會浪費教師的上課時間,使教師的教學壓力增大。針對學習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狀況,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在學生中間形成互幫互助的關系,具體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由學習能力較好和較差的學生交叉組成,在課堂中,教師在充分講解完漢字以后,可以使學生分組學習,然后在規定的一段時間以后進行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將所有漢字識出的人數最多,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學生互幫互助的局面,而且有些學生為了不致拖小組后腿,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師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中之重,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固有特點,使得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增添了不少的困難,面對如今部分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識字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課堂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爽.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研究[D].寧夏大學,2013.
[2]李澤蕊.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張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程曉紅.以字理為基礎的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5]李顏清.小學低年級字理識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戴華(1970.5~),女,籍貫:重慶,供職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金茂)小學校,職稱:小教高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