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富昌
【摘 要】教育體制不斷改革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改進,初三數學教學是中學教學中的重點階段,因此,對于初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至關重要。自主學習模式是教育體制改革中的創新點,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分析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對初三數學教學進行分析,立足于實際教學案例,研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三數學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能夠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主動投入到氛圍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教師通過增加課堂活動的形式,在課堂中營造出一種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新學生的學習動力,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一、影響初三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
1.內部因素
(1)學習目標。學生自主學習本身是一種自我調節的過程,學生在科學的學習目標指導下,能夠對自己課程進行有計劃、方法以及有策略的學習與選擇。學習目標是數學自主學習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參照點。在條件允許下,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獨立設置具有挑戰性、代表性的學習目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1]。
(2)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指,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活動,并能使活動逐漸趨向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會主動出擊,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出選擇,并能夠獨立思考,實踐經驗積累,不僅能夠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對于學習動機弱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遇到學習問題會恐慌,不能享受學習的樂趣[2]。
2.外部因素
(1)教師教學。當師生關系融洽時,學生就會從對教師依賴中轉化為對學習的自主性,在民主型教師教學中,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引導自主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學習以鼓勵,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反義,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以學生為中心,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將失去信息,學生自主學習受到阻礙。
(2)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指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為建立起來的一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策略,通過有目的的行為,簡明組織活動方式。在新型教學模式中,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知識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幫助者。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參與式的教學方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3]。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1.課前自主預習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對教學內容印象加深,在課堂學習中能夠迅速掌握學習重點與難點,帶著疑問聽課,學習內容有針對性。預習導學方式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為目的,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課前自主預習環節如下:
①制定合理學習目標,明確預習任務。②以預習提綱引導學生感知并了解學習內容。③設計針對性的預習測驗,學生自我檢查。④預習反饋,課堂討論。
2.學習目標
通過學生對二次函數的定義、表示方法以及圖像性質進行預習,能夠對二次函數圖像進行了解。
3.預習提綱
(1)定義: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數,且a不等于0),那么y就叫做x的二次函數。
(2)表示方法:數表法、圖像法以及表達式。
(3)二次函數形式有:y=ax2(a≠0);y=ax2+k(a≠0);y=a(x-h)2(a≠0);y=a(x-h)2+k(a≠0);y=ax2+bx+c,以上幾種表達式的圖像都是對稱軸平行于y軸或者重合與y軸的拋物線。
4.預習檢測
例1.已知函數y=mx|m-2|+x-2,是二次函數,則m等于多少?
例2.把函數y=x2-2x+3化成y=a(x-h)2+k的形式,那么y值為?
5.習題分析
本課時對于預習提綱的設置需要學生掌握兩點:第一,需要緊扣雙基,從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入手;第二,注重強調學生對公式特殊性的留意。預習檢測從簡單的習題入手,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概念、公式等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對自學成果進行檢測。
6.課堂互動自主學習
初三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是建立在教師與學生相互平等、相互理解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互相學習,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學生能夠在習題探討中積極參加發言,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生生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分組學習的精髓在于能夠發揮學生組內的智慧,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下文以初三數學概率與統計教學為例進行互動學習分析[4]。
7.教學目標
通過小組實踐活動,讓學生清晰概率發生的含義,并能夠準確計算出事件概率。以小組學習方式,感受概率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意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8.活動實施
將學生平均分成兩大組,分別進行拋硬幣游戲,每組選出一名同學進行硬幣正、反面次數記錄,并計算出每組出現正、反面次數概率。
9.導入習題
例3.投擲兩枚1元硬幣,出現“兩個正面”和“一正一反”的概率分別為 和 。
例4.甲、乙兩名同學在一起玩拋硬幣游戲,游戲中規定:甲學生拋出兩個正面得1分,乙同學拋出一正一反得1分,那么,在兩人拋100次之后,他們的得分情況應該是()
A甲25分,乙25分
B甲25分,乙50分
C甲50分,乙25分
D甲50分,乙50分
10.活動分析
學生在拋擲硬幣的活動中熱情洋溢,對待相關習題能夠積極踴躍發言,并表達自己觀點。在學生進行解題思路展示時,教師對學生解題思路、方法以及技巧進行記錄、歸納與總結,真正了解學生所想,對學生思想誤區進行糾正。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評價,然后再進行小組內部評價,肯定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帶來動力。
11.課后反思
學生的課后知識反思主要表現在對學習內容的反思,包括課前反思、課堂反思以及課后反思。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對舊知識的回顧,也是對新知識的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應該學會反思哪些知識需要重點掌握,哪些知識需要靈活運用等[5]。在課堂活動中,學生能充分實現自我探究,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與老師之間的相互研究,能夠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上不足,并及時改正。在課后,學生需要清晰概念、定理以及公式是否熟練掌握并能實際應用;而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反思,是指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的完成學習計劃,在初三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并對照學習進度與目標進行反思。
綜上所述,初三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能夠使得學生受益終生,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需要積極的投身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事業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自主學習培養教學模式能夠突破現有教育模式枷鎖,以實際問題說明問題,為教育改革提供經驗。
參考文獻:
[1]陳麗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王曉華.初升高后數學學習適應性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單寶格.初中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意義和途徑[D].遼寧師范大學,2007.
[4]張靜.對中學生數學課堂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07.
[5]王秀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