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濤
摘 要:所謂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患者及其親屬認為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醫療行為存在過錯或者差錯,并因此造成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損害事實,從而引發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訴求的民事權益爭議。以醫療損害是否構成醫療事故為標準,醫療損害賠償可簡單分為醫療事故賠償和其他醫療損害賠償。本文擬從如下幾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醫療糾紛;法律適用;歸責原則
一、醫療事故及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界定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而所謂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患者及其親屬認為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醫療行為存在過錯或者差錯,并因此造成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損害事實,從而引發以損害賠償為主要訴求的民事權益爭議。以醫療損害是否構成醫療事故為標準,醫療損害賠償可簡單分為醫療事故賠償和其他醫療損害賠償。
在醫務界、司法界和民法理論界,醫療損害賠償案件的問題一直以來存有爭議,并形成了“事故論”和“過錯論”兩個不同的觀點。前者強調患者必須先獲得醫療事故鑒定,然后才能起訴醫院請求賠償,否則法院不應受理,把醫療事故鑒定作為啟動司法賠償程序的前置條件。后者認為,人身侵權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衡量標準是行為人主觀是否有過錯,而不是事故,即訴訟中如果醫院不能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和過錯舉證證明,就應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由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下稱《條例》)第49條第二款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有些人認為,只有構成醫療事故的,人民法院才能作為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受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人民法院當然就不能作為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受理。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曾明確指出:“人民法院在審理因醫療行為而發生的損害賠償案件時,要正確理解上位法與下位法之間的關系,要正確理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二款關于“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對于鑒定機構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確實存在民事過錯、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等法律關于過錯責任的規定,確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以保護患方的合法權益?!笨梢耘袛喑觯罡咚痉C關支持了“過錯論”的觀點。同時,按照《民法通則》規定,只要行為人的過錯造成了他人人身、財產等民事權益損害,受害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并沒有限定這種損害的類型和程度?;挤街灰J為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侵犯了其生命、健康及財產等民事權益,并造成了損害事實,即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因此,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不僅僅限于醫療事故損害,還應包括不構成醫療事故、但依照法律規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責任的非事故性醫療損害。
二、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民事責任作為一種法律責任是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義務應承擔的終極性法律后果,由于法律責任本身所具有的其他責任方式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法律強制性,使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責任承擔的確定對醫患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救濟具有重要意義。故對作為民事責任制度核心內容的歸責原則之選擇在審理此類糾紛案件中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歸責原則,是歸責的規則,也就是確定行為人的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準,是責任的核心問題。
我國民法確定了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所謂過錯責任原則,也叫過失責任原則。它是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準則。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醫療損害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一般是采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特殊情況下也采用舉證責任倒置的方法,由加害人負舉證證明其主觀上無過錯,若不能完成舉證,則推定其存在過錯而承擔民事責任,此即推定過錯責任原則。《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確定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也就同時確定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適用推定過錯責任原則。所謂推定過錯責任,就是在行為人不能證明他們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推定其為有過錯即應承擔賠償損害責任?!巴贫ㄟ^錯責任”實際上屬于過錯責任范疇,只是在無法判明過錯的情況下,為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利,根據有關人與造成損害的人或物的管屬關系和對之應盡的注意義務或享有的利益,在其不能證明沒有過錯的情況下,認定其有過錯并承擔責任。推定過錯責任原則實際上是過錯責任原則的發展,在責任的構成要件上,二者均以過錯作為確定責任的最終依據。
三、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法律適用
(1)醫療事故鑒定書在法院審理醫療事故糾紛中的地位如何?《條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于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后,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但是,醫療事故鑒定書對于法院來說它具有怎樣的約束力呢?醫療事故鑒定按法律屬性而言,是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對醫療部門在醫療行為中是否存在重大過失的一種結論,是醫療行政部門對醫療單位進行行政處罰的主要依據,但并不是法院審理醫療糾紛案件的唯一依據。法官有權對鑒定結論進行實質性的審查,可依據審判實踐經驗審查醫療事故鑒定人員、組織、程序及結論的合法性,作出自己的判斷,對不合法的鑒定結論不予采信。
(2)醫療事故是否必須先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并進行事故鑒定,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呢?醫療事故的行政處理和事故鑒定均是行政處理方式而不具有司法性質,是由行政部門解決還是尋求司法救濟是當事人的權利,當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權不經行政處理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如果以“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為由提起民事訴訟,無論當事人是否持有醫療事故鑒定,也無論當事人是否對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存有異議,只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均可直接按民事案件受理。并且,人民法院也完全可以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作出裁判,而沒有必要以行政處理和事故鑒定結論作為前提。
參考文獻:
[1]李俊梅,朱煒星,朱輝,等.我國農村醫療糾紛法律思考[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