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軍
【摘 要】義務教學的核心是素質教育,通過教學讓每個學生的素質都得到培養是擺在每個老師面前的重要問題,這也是每一個教學一線老師的職責。物理教學不能“英才施教”,要針對每個學生,尤其要重視學困生的進步。本文主要從喚醒學困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知物理的實用性,學習方面要給予指導等方面來闡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轉化學困生的。
【關鍵詞】物理;教學;學困生;轉化
當前,“英才施教”的風氣在各個學校里還比較盛行,那些學習基礎差,或者學習方法不得法的學困生,常常沒有得到老師們的應有的重視,以至于這些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與優秀學生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這是違背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不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影響對尖子學生培養的同時,轉化好學困生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喚醒學困生的學習熱情
每個人都有情感,沒有情感的學生也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學困生也是相對的,相對與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言的,但學困生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們也有各種愛好,假如物理教學能運用情感原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能喚醒他們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只要學困生產生了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一切都好了,等于實現轉化成功的一半。作為老師要尊重每個學生,所有學生要一樣的平等的對待,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優秀的學生叫你老師,學困生也是叫你老師的,因此,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也是每個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那些學困生,雖然物理的學習成績不怎么樣,但他們腦子也是很靈活的,會看到老師無言的表情,會感受到老師是看的起他們,還是瞧不起他們的。假如發現老師是真心的對待他們,他們從心眼里會感激老師,會很聽老師的話,會努力學習物理。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對他多引導些,讓學生順著老師的引導方向,慢慢的回答出來。即使學生答不出來,也可以請他們坐下,再思考。或者這么說:你先坐下,我們再一起分析分析好嗎?千萬不能給予諷刺挖苦,不能動不動就說些傷害自尊的話。
讓學生感知物理的實用性
如果學生感覺學習物理沒有什么用,那么,老師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也是白搭。假如學生感受到物理是很有用處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運用物理知識,那么,這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會產生認真學習的積極性。不少學困生自己清楚自己,考好學校是沒有什么希望的,但他們需要找工作,也希望在以后的平凡的工作中做出成績來,如果感覺物理知識有很強的實用性,他們自然會下功夫學習了。因此,老師在具體教學的時候,不能做教材的奴隸,照本宣科,要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聯系生產實際,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實用性,同時也能提供學生分析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習了家庭用電知識后,就給學生分發開關,導線,插座,燈頭,燈泡,甚至是電能表等等的器材,讓學生比較完整的連接一個房間里的電路;在學習了滑輪知識后,可以找一個裝物箱,滑輪,繩子,讓學生站在二樓的走廊上,用滑輪真正的將重物箱拉上二樓;在學習了簡單機械知識后,讓學生思考一下,為啥上山的公路不是從山腳上筆直的造到山頂上的?而是盤著上去的?假如某個人推著很重的小車,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采取什么方法能將小車推上高橋呢?不少學生就想出了來回走斜線的方法,就是利用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
學習方面要給予指導
形成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法不當的,有基礎不扎實的,有習慣不好的,也有智力因素的原因。其中因為智力因素造成學習成績差是極其少數的,況且,初中物理也不是特別的難,一般來說,只要學習習慣好,學習方法正確,多數學生能夠學習好物理。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老師埋怨學生,總是說他們智力有問題,比較笨。試想一下,老師在這些學生身上下了多少功夫?有輔導計劃嗎?這些計劃付諸行動了嗎?因此,作為老師,首先要相信學生,沒有學不了的。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轉化差生的計劃,尤其要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方面多加指導。不少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習慣確實不好,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下來,部分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喜歡交頭接耳,在完成作業方面喜歡抄襲。針對這些情況,老師要將心靜下來,不能蠻干,不能只顧批評。要采取各種教學措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比如,采用實驗或者多媒體來導入新課,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課堂上來。作業,可以分層布置,讓他們抄襲不到別的學生,并及時的進行檢查,使學生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只要學生的心放在學習上,轉化工作就等于成功了。
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與溫暖
不少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強的,他們知道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總覺得在老師與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平時也怕與別人交流。甚至在課堂上明明知道自己能答出問題,也不想舉手回答。這就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要主動的與他們拉關系,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一些簡單的問題,估計他們能回答出來的,就請他們來回答,逐步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即使答錯了,也不給予批評,使他們以后能繼續有膽量舉手回答問題。假如某些學生盡管回答的不準確,但有可圈之處,那么,老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好學生是表揚鼓勵出來的,這些初中學生貌似長的像大人,其實,內心還是孩子,喜歡聽好話。
總之,學生處于發展之中,他們還小,沒有定型,只要老師指導得當,運用好各種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并給學困生加倍的關懷,完全可以將學困生轉變過來,就像一切事物都處于發展、變化中的規律一樣,只要老師采取的教學措施得當,在轉差教學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輝春.《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行為的變化》,浙江師范大學生版社
[2]胡沖.《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創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魏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