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中翠 袁永強
摘 要:該文介紹了肥東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做法和體會,提出了進一步實行秸稈綜合利用對策建議。
關鍵詞:秸稈;綜合利用;對策建議;肥東縣
中圖分類號 F3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1-83-02
肥東縣現有人口110萬,耕地約8.09萬hm2。主要耕作制度為一稻一油(麥),常年午季油菜、小麥近6萬hm2,秋季水稻7.33萬hm2、玉米0.87萬hm2。為了科學有效利用農作物秸稈,近年來,我縣結合秸稈禁燒,以推進秸稈機械粉碎旋耕還田為主導,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初步走出了一條實用、有效、科學、持續的健康發展之路。
1 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
1.1 大力推廣秸稈機械收割粉碎旋耕全量還田 2015年,以村(社區)為單位,在全縣20個鄉鎮(園區)建立聯收聯耕示范村316個,其中市級聯收聯耕示范村52個,在午秋兩季整村推進機械收割、秸稈粉碎旋耕還田,實現秸稈全量還田示范面積1.33萬hm2。午秋兩季秸稈粉碎全量還田分別達60%、80%以上。
1.2 推廣秸稈基料化、飼料化、秸稈壓塊等綜合利用技術 我縣有一批食用菌企業,每年利用稻草、玉米等作物秸稈發展食用菌,如元疃豐寶公司、店埠福泉公司等食用菌企業30多個,年產平菇、金針菇、茶樹菇等食用菌近萬t,每年消化稻草、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等1萬t以上。我縣現代牧業(肥東)公司、安徽鑫華養殖公司、桂和公司等一批企業養殖奶牛約2萬頭。據測算,一頭奶牛每年可消化青貯飼料7 500kg、干秸稈1 500kg,每年可消化玉米等作物秸稈18萬t。肥東誠信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在馬湖鄉小陶村建立的秸稈炭棒廠,年加工農作物秸稈達到3 000t以上。
1.3 推廣秸稈覆蓋還田 主要是利用稻草、玉米等作物秸稈在蔬菜等作物田間覆蓋還田,從而起到保濕保溫和增加土壤有機質作用;各地冬天還利用草簾在蔬菜大棚內覆蓋防凍等,實現了秸稈的有效利用,全縣秸稈覆蓋還田面積達到0.13萬hm2以上。
1.4 推廣秸稈高溫堆腐技術 在八斗、響導、石塘、古城等鄉鎮建立油菜、小麥秸稈高溫堆腐示范點18個,在石塘闞東村建立水稻秸稈高溫堆腐堆10個,高溫堆腐秸稈量達360t。通過建立高溫堆腐示范點,規范技術模式,強化技術指導,示范帶動秸稈高溫堆腐工作的開展。
2 主要做法
2.1 加強領導,制定方案 肥東縣抓住秸稈禁燒的機遇,制定全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方案,午、秋兩季都要召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會議,部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提出目標任務,把秸稈綜合利用納入對鄉鎮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同時成立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領導組,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為了搞好秸稈綜合利用,縣電視臺、廣播電臺、各鄉鎮廣播站等媒體每年都作大量宣傳報道,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和典型事例;各鄉鎮也通過在村口道口懸掛橫幅、散發資料、出動宣傳車等形式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方法和好處,營造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社會氛圍。
2.2 加強農機調度,實行聯收聯耕 要求各地收割機械下田必須帶粉碎裝置,留茬高度不超過15cm;全縣建立7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接受咨詢,為機手提供聯合收割機需求信息、作業面積信息等,引導作業機械合理有序流動;組織調度聯合收割機5 000多臺,大中型拖拉機4 000多臺,推進聯收聯耕。油菜秸稈機械粉碎還田達30%以上,小麥、水稻等秸稈機械粉碎還田達到100%。
2.3 加強技術指導,實行示范帶動 縣里分別制定了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方案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方案,明確技術標準和目標任務。全縣221名農機(技)人員深入鄉鎮、村組開展包村聯戶服務,指導聯收聯耕工作,在旋耕滅茬、秸稈腐熟、農機維修等方面開展技術服務。免費發放秸稈腐熟劑400t,推廣秸稈腐熟還田1.33萬hm2,示范引導3萬農戶開展秸稈還田。縣農業部門午季和秋季都要召開油菜秸稈機械粉碎旋耕腐熟還田現場會,各鄉鎮也組織召開秸稈機械化還田現場會,全縣累計舉辦現場觀摩會50多場次,有力地推動了秸稈機械化粉碎旋耕還田。
2.4 加大資金投入,提供經費保障 對全縣范圍內油菜、小麥、水稻、玉米實行秸稈粉碎旋耕還(離)田,每667m2補貼30元,對購置秸稈固(炭)化成套設備按照總價50%給予補助,對實行聯收聯耕開展秸稈機械粉碎旋耕還田的村給予5萬元補助。2015年縣財政安排600萬元用于農業機械化推廣,對購買59kW以上輪式拖拉機、油菜聯合收割機、秸稈粉碎、打捆機械以及大型植保機械、水稻插秧機和育秧工廠等重點農機具購置進行縣級疊加補貼,2016年、2017年還計劃分別安排3 000萬元推進此項工作,積極推進秸稈粉碎旋耕還田。
3 進一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的對策建議
肥東縣秸稈綜合利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部分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比例不高、方法不夠簡便易行等問題。秸稈綜合利用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1)以推進全程農業機械化為手段,大力實施秸稈粉碎還田。重點是加快油菜機械收割和秸稈粉碎還田一體化進程,擴大油菜機械收割和秸稈粉碎還田面積。
(2)積極推進秸稈飼料化、基料化、秸稈壓塊等綜合利用。充分利用養殖企業,積極發展飼料作物,建立圍繞養殖企業建立的飼料作物種植基地,實行秸稈過腹還田。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科學利用好本地秸稈資源;搞好秸稈壓塊制炭等,擴大規模,實現生物質能源的再生利用。
(3)積極探索秸稈速腐、堆腐、覆蓋等秸稈還田技術,加強示范推廣,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