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恒
【摘 要】伴隨著全球化進程,跨文化交際能力應當成為當今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英語教學也需要強調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本文分析了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現狀和重要意義,同時提出了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意識
一、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現狀
(一)普遍缺乏跨文化意識
現在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只是屬于簡單的語言知識學習,而跨文化交際對于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不同文化的認識長期積累的過程。跨文化意識作為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方面,是指對世界不同民族多元文化差異的認知與理解,只有擁有跨文化意識,接受文化差異性,才能更好地進行有效而平等的跨文化交際活動。
(二)母語具有很深的負遷移作用
很多大學生在學習外語時,或多或少會受到母語語言習慣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往往體現為對外語學習的抑制和干擾,產生母語的負遷移作用。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際的各個方面,母語文化都會產生對外語學習的負遷移作用,而這種負遷移作用也成為了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傾向于在母語的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去認知和理解英語的語言現象,以此彌補他們在英語文化和交際知識方面的匱乏,這樣就進一步加劇了母語文化的負遷移作用。
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
跨文化交際的意義
對于有很強交際能力的人,他的交際行為能夠在特定環境下能夠被人所接受或者是在人的期待之中的,這種交際行為能夠有效地實現相互的交流。這種交際能力以及適宜的交際行為都是以特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為基礎的,但是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如果想讓學生能夠獲得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就不能只是局限在是具體的語言交流,而是基于特定文化、具備跨文化意識的英語交際能力,如果要培養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首先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文化能力。作為英語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實際有效的交流已經在第二語言和外語教學中得到了一致肯定。
三、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跨文化意識,轉變教學觀念
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需要教師深刻認識到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重要性,并對當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具有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教師自己具備了跨文化交際能力,才能在課堂上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是一種綜合性的思維方式,需要學生經過學習認知并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實現理解并形成跨文化意識。教師在實施跨文化交際教學中,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認知能力、提高英語文化修養,形成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起跨文化意識。另一方面,在教學觀念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觀念,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同時注意突出跨文化意識的內容,廣泛比較法、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法等豐富的教學手段,讓課堂教學活動在較為真實的交際環境進行,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實現對文化差異的認知和理解。
(二)調整英語教學模式,注重文化學習
英語教學需要強調學生自主文化學習意識的培養,使之自發進行文化了解和學習,鍛煉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教學模式的調整,首先需要注重英語技能,可以選取西方國家的跨文化交際材料,例如報刊和電影等,讓學生對西方的社會交往準則和社會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日常口語表達。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訓練,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手段,營造跨文化交際氛圍
為了激發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進行文化導入,營造跨文化交際的氛圍。運用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極大地推動了英語教學的發展,尤其是在英語教學對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使虛擬的英語教學情景現實化,呈現出自主靈活、針對性強和實時性高的個性化教學特征。在理論知識講解方面,教師也可以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文化教學,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教材詞匯以及文章中的文化內涵,同時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也得到了補充。這種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對單一文本的教學,構建了多方位、多層次的直觀生動而又真實高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童惟.全球化視野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0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