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屬于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 師生對于屬于公共課程的大學英語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了師生的關系,從而也就影響了教學的執行和效果。師生關系是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也是應該首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是授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充分利用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導角色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英語學習中學習的主人而非客人是本文要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大學英語 ? ? 非英語專業 ? ? 師生關系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展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網絡的發展,英語教學資源、教學方式和手段也日益豐富起來。但所有先進的教學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都必須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師生關系觀是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教育理念改革的第一要義。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對于國家社會的發展,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學英語教學屬于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是學校規定的公共課教學,課程設置、課時分配以及學分設置與英語專業有差異,因此教師教的理念與學生學的理念與英語專業教學理念也存在不同。師生對于屬于公共課程的大學英語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了師生關系,從而也就影響了教學的執行和效果。師生關系是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也是應該首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的兩個主體,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對等的“主—主”二元關系,教師是授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在實際的師生教學互動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教師處于主體的地位,學生處于客體的地位,教師與學生沒有發生平等的互動,而是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教師,需要教師的帶動?;谶@個現實狀況,如何充分利用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導角色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英語學習中學習的主人而非客人是本文要探討的話題。
一、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教師和學生理想的關系應該是“主—主”關系,即教師是授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授課對象,制定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方案,而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該積極回應教師的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問題甚至質疑,對教師的教學提出要求建議,這才是平等的”主—主”之間的對話,才能實現教學相長。但現實的情況是:教師授課,學生被動地聽課。教師上完了課,完成了教學任務就萬事大吉,對于學生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收獲不是太在乎;學生上完課后,內心反應不一,或許聽懂,或許有收獲,或許有疑問,或許云里霧里,但雙方之間沒有就此交流,而是各人奔赴下一個戰場。師生之間缺乏良好溝通交流的原因有兩方面。在學生方面,經過六年的應試教育,部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已經消失殆盡,他們認為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重要性不如專業課,可學可不學;還有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英語底子就薄,進入大學以后不相信自己能學好英語,在英語學習方面比較自卑;還有學生雖然喜歡英語,英語基礎也還行,但固有的觀念認為老師就是權威,或者老師不能冒犯,迫使他們雖然有疑問,有想法但不會去找老師溝通。由此,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有討厭有害怕有冷漠。在教師方面,有的教師認為學生進入了大學,在一定程度上是成人了,應該具備學習的自覺性,有問題會自己來找,所以不需要主動去找他們交流;有的教師授課班級人數太多,工作量大,疲于應付,抱著有問題來問,沒問題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大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愛學不學隨他去。由此,需要激發興趣的學生完全沒有了興趣,需要受到激勵的學生也逐漸喪失了最后的熱情與信心,只有少數幾個學生能與教師配合,英語課堂變成了少數幾個人的課堂。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課準備再充分,教案設計得再好,因為少了另一個參與的主體,那最終的課堂只會是教師的獨角戲,一個人自唱自演。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只能從教師這個鏈條開始。只有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發揮導向作用,才能把學生從被動的狀態引到學習的主動狀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
語言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語言類教學是實踐運用較強的一種課型,特別是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英語語言理論的知識,他們學習英語最渴望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是能學以致用,能夠用英語來交流,來表達思想,不管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而不僅僅是通過各種考試。以往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讓很多學生學到的是“啞巴英語”,所以大學課堂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應該有更多的機會來實踐這門語言。但長期的課堂學習習慣導致學生一開始難以改變,他們依賴老師去講解課文,灌輸語言知識,依賴老師布置課后作業,依賴老師監督完成;課堂上保持沉默,甚至希望老師不要叫自己起來回答問題??梢钥闯?,這種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不是一個良性的關系。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壓抑,讓師生都想逃離。師生課堂互動是語言教學中的關鍵一環,其中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這個氛圍的創造還得從教師開始。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不再僅僅是授業者,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本身也得到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反過來也在教育教師,他們合作起來共同成長”?!敖處煙o疑是一個領導者,但他只是作為團體中的一個平等的成員存在,不是教學的專制者,而應做‘平等中的首席”。師生平等對話關系的創立過程需要耐心,因為一開始要打破學生長期適應的那種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學習狀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實現的。要適應新的課堂,新的師生關系需要給學生一點時間,但平等對話關系的創立最好是在大學新生上第一節英語課就開始。平等對話關系指教師要放下權威的架子,不要以教師自己為中心,“我怎么上,你們就怎么聽;我提問,你們就回答”,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反應,或者沒有注意到學生有無疑惑,不能在學生缺乏興趣,不在狀態時教師卻置之不理,一味地按自己的計劃進行。平等對話關系的第二方面指教師把學生看成智慧上平等的人對待,而不是智力上比自己低一級的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想法,首先鼓勵學生發言,當學生的發言存在問題,如發音不標準、語調怪異引來大家的嘲笑,或語法混亂,詞不達意,或觀點錯誤時,教師切忌表現出鄙視、責怪、不耐煩、嘲弄的神情,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不完美,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越來越好,而不是把每個學生都變得優秀,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事。
(二)課后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師生關系與中小學英語師生關系的親疏程度有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時間造成的。中小學特別是中學英語教師幾乎天天和學生見面,而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的見面次數一周兩次,大學英語師生關系總體上不如中學英語師生關系那么“親”。而英語學習到了大學階段,聽力、口語、閱讀、寫作都較中學階段相對有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英語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應該比中學少,但學生長期處于被老師“管”,被老師天天監督,“拿鞭子抽著走”的模式到了大學似乎不存在了;課時少了,一周就四節課,課后作業不是每天都有,即使沒有完成也不會像在中學那樣被老師責罵、懲罰甚至請家長;中途也沒有頻繁的平時測驗,學生感覺不到大學英語學習的外在的壓力;對英語缺乏興趣甚至抵觸的學生對此由衷地高興,而真正想學的學生卻茫然不知所措。大學英語學習要求上比中學提高了,但學生承受的壓力,付出的時間精力卻減少了,難怪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上了一兩年英語課后得出的結論是英語越學越退步,兩年英語必修課結束后,英語水平還比不上中學階段的水平,這不是學生和老師的悲哀嗎?
大學英語除了課堂上短暫的學習時間,課后的自主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很多大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存在欠缺,自主意識比較薄弱,課外英語學習效率低,再加上缺乏內在動機,自身英語基礎較差,很難有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教師是整個自主學習的策劃者和管理者,是學生知識構建的引導者和協助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和監督者,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參與者和評價者。基于學生自覺性的普遍缺乏,同時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缺乏指導的現狀,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后師生關系的維系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案,要讓學生感覺大學教師也像中學教師那樣時時在關注著他們,隨時愿意為他們答疑解惑。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設定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如每天應該聽寫一篇100字左右的英語小短文,每天閱讀兩篇字數均在1000字以上的文章并做讀書筆記,或者一周圍繞一個話題寫200字左右的小短文等等,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學習狀況做出相應的任務布置,甚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目的是讓大家每天都有事可做,有各自的目標去完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幫互助,組成自主學習小組,大家在學習的道路上結伴而行會讓學習輕松有趣得多。總之教師要努力維持師生關系,課后也讓學生感覺你的存在,而非僅僅在課堂上見一兩面,課后自己自覺學。這種完全靠學生自覺學英語的想法可能不適合大多數的學生。另外,必要的時候,教師要親臨現場給予指導或幫助。比如很多學校每周都有英語角,是全校學生練習口語的一個好機會。但如果教師只是泛泛地在課堂上告訴學生自己去英語角練習口語的話,效果是不好的。筆者所在的班級就只有極少數的幾位平時自覺的學生會堅持去,學生會有很多顧慮,如面對陌生的人不好意思開口,或覺得自己的口語不好別人會嘲笑自己,或到了現場不知該說什么等等。但如果教師提前給出指導,比如給同學們推薦一些話題,讓學生提前做點準備,教師再抽出幾個晚上親臨口語角給學生一些適當的幫助,參與的同學就會越來越多,同學的積極性也會極大地調動起來。
(三)生活中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一項復雜的體系。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在學習中。生活中關系的建立與維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教師不是學習、工作的機器,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圍著英語這門課程轉。其實,生活中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課堂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大學生雖然是接近成年或已經是成年人了,但他們的心智還是不成熟的,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不少大學英語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職責是教授英語,似乎學生的思想狀態是輔導員老師該關心的事,所以對于學生遲到曠課,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等負面行為除了上報輔導員外沒有過多地去關心。但所有的教師,不管是教授什么科目的,共同的職責除了專業授課外,應該還包括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引導。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說,在對某些課文進行教授的時候,可以對課文的主題做出適當的引申,讓學生參與一些社會話題、生活話題的討論,這不僅深化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從而使學生愿意跟教師敞開心扉,探討一些自己感到困惑的話題,這也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一個方式。另外,隨著網絡的發展,教師已不是信息資源獲取的唯一途徑,學生了解的教師不一定能了解,學生熟悉的教師也不一定熟悉,所以教師應該放下架子,成為學生共同學習的合作伙伴,甚至虛心向學生學習,與學生一起成長。最后,教師作為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的一方,可以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給予誠懇的建議和幫助,增進師生情誼。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不是一定要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稱兄道弟,盲目地包庇縱容學生的不良行為,因為這會引發一些問題:教師可能會與極個別的學生走得太近,而沒有照顧到絕大多數的學生,造成一種潛在的不公平;也不排除個別學生會利用這種師生關系賄賂教師,讓教師在期末評價上或在其他方面開后門,所以師生距離的把握也很重要。
三、結語
師生關系涉及教師與學生的方方面面,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的實施,學生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上一門課程,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公共課教學面臨比較復雜棘手的現狀,上好這門課程教育理念很重要,其中師生關系是大學英語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的面臨的首當其沖的問題。大學英語教師不光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要想教好學生,更重要的還要有個人魅力。如何吸引學生,讓學生愛上這門課,教師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行動中,首先要踏出第一步。在教書育人的事業上,我們希望教師自己的改變能帶來師生關系的改變,最后帶來整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芳玲.影響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因素[J].科教文匯,2011(01).
[3]保羅·弗萊雷著,顧建新等譯.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上海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4]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項茂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外語界,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