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彧+曹亭+劉毅
關鍵詞: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用戶需求
摘 要:文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以天津地區為主的500位公民的健康信息需求進行調查,發現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類型的公眾對健康信息及健康信息資源開發方式的需求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醫學院校圖書館應針對不同類型公眾開發相應的健康信息,多渠道豐富健康信息資源以滿足公眾對健康信息的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5)11-0045-03
本文系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醫學院校圖書館健康信息資源的公益性開發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TJTQ13-010。 隨著環境惡化和老齡化問題的出現,疾病預防和自我保健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因而健康(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信息需求度也在逐年提高,健康信息需求已成為增長最快的信息需求[1]。但目前我國健康信息的開發與利用還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公眾大多從醫藥健康類網站獲取健康信息,其所提供的健康信息針對性較差,且以營利為目的,可信度不高。高校圖書館特別是醫學院校圖書館憑借其豐富的醫學文獻資源、大量具有醫學專業背景的圖書情報專業人員以及現代化的設備,成了健康信息傳播及服務領域最具潛力的服務機構之一。為了更好地為公眾提供健康信息服務,對健康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公益性開發,筆者對不同年齡、職業及文化程度的公眾對健康信息及健康信息資源開發方式的需求進行調查,為醫學院校圖書館有的放矢地進行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提供事實依據。
1 調查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及調查內容
調查對象以天津讀者為主,包括部分其他地區讀者,基本覆蓋各個年齡段、職業、教育背景。問卷調查采取隨機發放紙質問卷及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填答時間為 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9份,回收率為97.8%,共計樣本量 489 份。
1.2 調查方法及實施辦法
調查分兩個階段進行:①2014年2月12日至20日在問卷星平臺發放100份網絡問卷進行小范圍調查,并通過數據分析處理,對調查問卷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和完善。②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進行正式問卷發放調查。
1.3 問卷設計及數據處理
筆者運用文獻法和專家咨詢法,依據對國內外醫學院校圖書館健康信息資源開發模式的調查結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理論[2]以及公眾信息需求研究的相關理論梳理,設計“公眾對醫學健康知識的信息需求”調查問卷。問卷采用調查問卷與量表相結合的方式,包括三部分內容:①個人基本資料。②公眾對健康信息的關注情況及獲取途徑調查。③公眾對圖書館健康信息資源公益性開發方式的需求,此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法[3]。筆者應用spss20.0軟件對調查所獲得的有效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人群的基本情況(見表1)
2.2 公眾對健康信息的關注情況
本次調查中,最受關注的健康信息前三位分別是飲食搭配、運動健身及中醫養生。飲食健康與運動健身是保養身體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大眾對如何保持身體健康的需求最為迫切。且根據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檢驗結果發現,不同年齡、職業及文化程度的公民,對健康信息內容的需求也不盡相同。19—25歲及26—40歲的青年,對飲食搭配和運動健身比較感興趣,而41—60歲的中年人除飲食搭配外,對中醫養生也很感興趣,61歲以上的老年人則重視環境污染和中醫養生。
2.3 公眾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徑及認為可靠的健康信息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大眾最常采用的獲取方式為“上網查詢”,其次是“閱讀相關書籍”,同時大眾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來源是“醫藥衛生類專著”,其次是“醫務人員的建議”,“網絡信息”位居倒數第二。醫學院校圖書館可根據這一現狀,依托自身專業優勢推薦可靠的網絡健康信息及高質量的醫學健康相關書籍。
2.4 公眾對健康信息資源開發方式的需求情況
郝彧,曹亭,劉毅:公眾對醫學院校圖書館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的需求研究*
筆者在設計有關公眾對健康信息資源開發模式需求時,采用了5 級李克特量表評價法。該量表對每個指標的5個選項分別給予5、4、3、2、1 的分數,分別表示“很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很不愿意”5個等級。問卷調查了以下內容:①在館內閱覽醫學、健康相關的圖書/期刊/報紙等資料(紙質及電子)。②打印/復印/外借醫學、健康書籍/資料。③醫學健康學科館員為您提供面對面的專業幫助服務。④通過打電話或虛擬咨詢的方式(如QQ、網頁在線)獲得醫學與健康相關信息。⑤發放醫學、健康相關的宣傳冊/宣傳物品。⑥開展醫學、健康講座/研討會。⑦圖書館網站對醫學、健康相關的書籍或文獻推薦介紹。⑧圖書館與多部門合作建立專業醫學、健康網站。⑨圖書館網站推薦醫學、健康相關網站鏈接/醫生/醫院信息。⑩圖書館引進或建立醫學、健康相關的專業數據庫。通過手機短信、微信或者電子郵件為您定時發送醫學、健康信息。開通移動圖書館提供醫學、健康信息。
為了保證問卷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筆者對量表本身進行了信效度評價分析:①在信度方面考察了Cronbach α系數。本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00509,表示該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②在效度方面考察了量表的結構效度。本量表的KMO值為0.875,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③本調查問卷的Bartletts球形檢驗的χ2值為3103.399(df為66,Sig<0.01),該值較大,且sig.值小于0.01,代表項目間存在相關性。
2.5 公眾健康信息需求及資源開發方式特性分析
2.5.1 不同年齡段人對健康信息資源開發方式需求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齡段的人僅在“①打印/復印/外借醫學、健康書籍/資料”“③醫學健康學科館員為您提供面對面專業的幫助服務”“⑤發放醫學、健康相關的宣傳冊/宣傳物品”“⑥開展醫學、健康講座/研討會”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筆者隨后對有差異的這四項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與其他年齡段在這四種開發形式上有顯著的差別。
2.5.2 不同教育程度人對健康信息開發形式需求情況的方差分析。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除在“③醫學健康學科館員為您提供面對面專業的幫助服務”這種模式下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外,其他模式均有顯著性差異,為此應對教育程度進行多重比較。由數據分析可知,教育程度越高對健康信息的需求度越高,主要以碩士及以上教育程度與大專教育程度的差異為主。在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開發方式,如“⑩圖書館引進或建立醫學、健康相關的專業數據庫”中,碩士及以上教育程度需求與本科、大專相較有顯著性差異;而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的“開通移動圖書館提供醫學、健康信息”模式,沒有受到大專教育程度大眾的重視,與碩士及以上以及本科教育程度也有顯著性差異。對于為何高中及以下學歷沒有體現出教育程度對需求帶來的影響,主要考慮在現有社會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大眾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體,大部分人已經退休,有更充足的時間去了解健康信息,因此希望信息擁有者可以以各種模式將信息進行整合,以便他們獲取。
2.5.3 不同職業人對健康信息開發形式需求情況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上文①②⑥⑧⑨⑩這7種形式的需求存在顯著性差異,筆者對這7種模式進行了多重比較。由于政府人員和個體經營人員較少,這兩個職業的數據不在考慮范圍內。數據顯示,公司職員的需求與其他職業的需求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特別是對“⑥開展醫學、健康講座/研討會”開發模式需求度低,與其他職業相比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考慮因職員工作強度較大,筆者認為其對定時定點的講座、研討會參與性不強。除此之外,醫務人員的需求普遍高于其他職業,特別在“⑨圖書館網站推薦醫學、健康相關網站鏈接/醫生/醫院信息”“⑩圖書館引進或建立醫學、健康相關的專業數據庫”兩種形式下,醫務人員的需求與其他職業項目有顯著性差異,因其職業與健康相關度較大造成。
3 結論與建議
3.1 提高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效率
通過對用戶需求調查分析可知,在所關注的健康信息的內容、獲取途徑以及對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模式的需求方面,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的人有較大區別。
為了提高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效率,應針對不同公眾提供不同的開發形式,如:針對61歲以上、高中以下學歷、離退休人員,應在中醫養生,臟器養護的相關內容上,采取指導型開發模式中傳統的培訓講座形式;而針對19—40歲的公眾,則可在運動健身、美容護理、飲食搭配方面,采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移動圖書館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健康信息融入中青年人的生活中,提高其對健康信息的關注程度。
3.2 聯盟共享,挖掘特色,豐富館內健康信息資源
健康信息的公益性開發,最重要的仍舊是信息資源本身,且通過調查不難看出,公眾對健康信息需求的范圍非常廣泛。但大部分醫藥院校圖書館經費緊張,因此其可在自身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采取圖書館聯盟的方式,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建立縱向區域高校館、橫向醫學院校圖書館之間的系統聯盟,實行校際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共同為地方高層次的研究型社會讀者提供知識服務,共同為民眾終身學習服務。
醫藥院校圖書館還應積極開發本校資源,如建立本校的機構知識庫,向社會免費開放本校醫學健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應結合本館特色主題,根據館藏特色、地方特色或本校重點專業、重點學科,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資源,針對不同的人群,有步驟、有計劃地開發符合不同用戶需求的特色數據庫和自建數據庫[4-5]。
3.3 注重對館員的健康信息培養
由對健康信息公益性開發方式的分析可知,“醫學與健康講座/研討會”“電話咨詢或虛擬咨詢健康問題”“健康信息推送(RSS、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健康信息館員參考咨詢”等開發方式需要健康信息館員參與,因此專業的健康信息館員也是醫藥院校圖書館重要資源。一方面,醫藥院校圖書館可以引進具有醫藥專業背景的人員作為圖書館的健康信息館員,重視提高原圖書館館員的健康信息素養;另一方面,還可依托醫藥院校的專業優勢,聘請醫藥專業教師為特聘館員,定期為社會讀者提供服務。
3.4 增強與社會合作意識,開發網絡及落地平臺
高校在為公眾提供公益性服務時,會存在場地、經費等多方面的限制,這時應與公共圖書館(市館、區縣中小型圖書館)進行區域聯盟,利用資源優勢,為公共館提供技術及服務支持,建立聯合參考咨詢平臺,為民眾解答醫學健康的疑惑,提供健康信息資源,開展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等服務。
醫藥院校圖書館還應關注與社區的合作,健康館員定期下社區進行健康知識培訓宣講,提高民眾的健康信息素養。此外,醫藥院校圖書館不應忽視與企業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為醫藥企業提供醫學健康競爭情報、科技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與擅長信息技術、網絡建設方面企業進行合作,借助醫學院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專業人才優勢,結合企業的資金、硬件及技術優勢,推廣健康信息資源,在滿足大眾健康信息需求的同時,達到與企業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3.5 加強宣傳,獲得社會認可與支持
醫藥院校為大眾提供健康信息資源,還要喚起公眾利用圖書館的意識。因此醫藥院校圖書館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擴大公共產品對受眾的影響,不僅要繼續利用圖書館主頁和學校主頁開展宣傳,還要通過當地有影響的網站、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借助微博、微信、博客、QQ等網絡渠道采取轉化型開發模式擴大宣傳[6],并利用各種節會(如中老年讀書節等)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Wood F B,Lyon B,Schell M B,ect. Public library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pilot project: results of a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evaluation[J].Bulletin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00(4):314-322 .
[2] 代根興.信息資源開發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6):20-23.
[3] Rensis Likert.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J]. Archives of Psychology,1932(140):1-55.
[4] 張春軍,董凱,董琦.高等醫學院校圖書館虛擬數字館藏資源建設與發展策略[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1(6):67-69,94.
[5] 李珍娟,孫振領.我國醫藥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8):35-41.
[6] 鄒華,高波.粵西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圖書館論壇,2014(1):39-45.
(編校:嚴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