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
【摘要】本文提出了課前自主選擇搜集信息、以讀為主促進讀中感悟、倡導自主合作經歷體驗、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究等開放小學語文課堂的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要改變原有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激發課堂教學活力,從而進一步開放小學語文課堂。
一、課前自主選擇搜集信息是實行語文課堂開放的重要前提
心理學家桑代克指出:學習事先有無準備,其效果會大相徑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其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必須讓學生做好“預習”—事先自主選擇搜集相關信息。如教學《東方明珠》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香港,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采用多種途徑,運用不同方法搜集有關香港的資料信息。我發現學生搜集信息途徑之廣、方法之多,出人意料。他們有的翻閱書籍,有的上網查詢,有的收聽電臺,有的詢問家長,有的帶來了家長去香港旅游的照片,還有的收看電視。因此,他們獲取的信息資料之多不勝枚舉。課堂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原來對香港知之甚少的十歲孩童,現在說起香港了如指掌,如數家珍。舉止言談間,他們流露出對香港繁榮發達的贊譽,對香港回歸祖國的欣慰,對東方明珠的由衷贊嘆。“了解香港,激發學生愛國之情”這一教學目標便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二、以讀為主促進讀中感悟是奠定語文課堂開放的堅實基礎
葉老說:“閱讀總得讀,因為讀得好,可以深切地傳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就領會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感悟。如:教學《三袋麥子》一課時,首先讓他們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詞,仔細體會重點詞義,并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
有的同學在第六小節中畫出了“感謝你、最好吃、可惜、只、不由得、憨厚可愛”等重點詞,并體會出了小豬對土地爺爺送給他麥子很是感激,說起麥子,小豬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又回味起饅頭和烙餅的香味,從中看出小豬的憨厚可愛。有的同學在第七小節里畫出“至今、還沒、仍有、節儉”等重點詞,并從中體會出小牛的節儉。還有的同學在第八小節里畫出了“啊、滿滿、都是、收獲、聰明”等重點詞,體會出小猴之所以能收獲這么多麥子全是因為小猴的聰明和勤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有的同學說應該讀出小豬的憨厚可愛;有的同學說應該重讀“至今、仍有、節儉”等詞,突出小牛的節儉;還有的同學說應該用贊揚的語氣重讀第八小節里的重點詞,稱贊小猴的聰明和勤勞。最后讓學生練習評議,指出優點與不足,并反復練讀、反復評議。通過這一訓練,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也學會了朗讀。真正做到了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三、倡導自主合作經歷體驗是促進語文課堂開放的有效途徑
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它表現為:強調身體性參與。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用自己的嘴巴去說話,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活力,促進學生身心成長的需要。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一課時,讓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我改變了教師提問、學生作答的傳統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四人小組練習游戲(事先每組分發四片楓葉、一根膠棒、一幅彩圖給學生),讓他們練習用楓葉給秋姑娘的朋友送信。學生讀完課文后,秋姑娘給哪些朋友送信,他們已心中有數。這時,讓他們自己拿起楓葉,練習給秋姑娘的朋友送信,他們覺得簡單、有趣。于是他們興趣大增,熱情高漲。此時的學生人人興致勃勃,個個動手參與。給好朋友送過信之后,再讓他們想一想:秋姑娘會對他的朋友說些什么關心、體貼的話,并分小組練習說一說。這一練習學生們不僅動手練習操作,動口練習說話,同時也動腦進行思考。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思維活躍,暢所欲言,學習積極性異常高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究是實現語文課堂開放的有利時機
質疑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注重啟發學生小到對遣詞造句的質疑,大到文章選材的探究,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如教學《詹天佑》,我引導學生勘測線路一段后質疑:“詹天佑當時是工程師,工作計劃、工作安排肯定很忙,他手下有許多工作人員,那他為什么要親自勘測線路呢?”有的學生說:“這不是大材小用嗎?”有的學生說:“這對于詹天佑來說,不是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嗎?”還有的學生說:“詹天佑是不是信不過這些工作人員?”……對于學生的質疑,我沒有給予正面回答,而是放手探究。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小組討論,匯報交流。通過熱烈討論,他們從更深層次上了解了詹天佑對工作的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有科學的工作態度和帶頭苦干的敬業精神,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五、課內拓展課外延伸是生成語文課堂開放的有效策略
從學生認知活動整體看,每堂課的學習終點,應當同時又是新認知活動的起點。為此,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從課堂獲取的知識,在課外的延伸和拓寬,實現課內課外相結合的開放性學習格局。如教學《云雀的心愿》一課后,學生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這時,教師“趁熱打鐵”,又由植樹造林延伸到環境保護,因而追問到“在環境保護方面,你們的心愿是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頓時被打開,有的學生說:“我的心愿是積極參加植樹造林”;還有的學生說:“我想建議學校舉辦一次環保知識講座”;還有的學生說:“我想和小伙伴們成立一支環保小隊……”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熱愛家園,保護環境,是我們的共同心愿。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使我們的天空更藍,地球更美。”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