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存平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錄像、投影、錄音、音樂等電教媒體,以其直觀形象、動態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使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電教媒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中,電化教學的恰當運用,能使枯燥的教學課堂變得有聲有色, 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由于恰當的電化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我就結合平時的小學語文教學,談談電教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把電教媒體融入課堂
(一)利用電教媒體形象、直觀的效果,激發學生學習愛好
借助電化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學習愛好。
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可運用電腦制作這樣一段活動畫
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優雅的音樂)②旋轉著的地球出來了,慢慢縮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頁扁舟。(說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描述,出現晶瑩透亮的球體。④伴隨著音樂出現了轉動著的、蔚藍色的地球。(體現地球的漂亮壯觀,可親可愛)如此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使他們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體會到地球的漂亮壯觀,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電教媒體有助于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媒體并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愛好,發展學生想象能力,還能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錄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氣。實踐證實,在古詩教學中電教媒體發揮了它獨特的優勢,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由眼一耳一腦多種感官協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三)運用電教媒體練習說寫能力。
低年級的寫話教學,是學生初識作文的起步。假如這個時機不把握好,輕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這樣,就為今后的作文教學設置了一道門檻,使教學陷入被動。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了愛好,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專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在網絡環境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欣賞錄像、欣賞范文、模擬修改、互相傳閱等形式,讓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我們嘗試讓學生在一年級學習過漢語拼音后就熟悉鍵盤,學習用拼音鍵入漢字。一段時間后,我們又提倡孩子在自己的一些文章中選擇最滿足的文章打印出來結集。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自然地提高了。
(四)運用電教媒體可以發展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于語言練習之中。但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熟悉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不完整現象。使用電教媒體的刺激引導,會啟開學生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把電教媒體深入課堂
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現代教育特殊重視素質教育,即重視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同時也是培養能力的過程,使學生通過學習而趨于獨立,最終擺脫教師的信賴,成為在學習上獨立自主的人。語文科的任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傳授語文知識,練習語文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水平,擴大知識視野,豐富文化素養,鍛煉性格意志,培養審美觀念等。而運用電教媒體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電教媒體可使學生閱讀到很大信息容量的光盤內容,且光盤可以存儲大量的文字、符號、語言、聲音、圖形、圖像等信息,并能在計算機屏幕上清楚地顯示,這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學生通過閱讀光盤所展示優雅的文段,欣賞光盤所展現的精美畫面、出色的動畫及動聽的音樂,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其次通過智能游戲類的光盤,讓學生進行拼圖游戲、尋找游戲、填空游戲、打炮游戲、配對游戲等方法來學習漢語拼音和一些語文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競爭進行學習,對每一次游戲的結果,計算機都通過聲音和圖像給予反饋和強化,這樣學生在能直接參與的情況下既把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錄像、投影、錄音、音樂等電教媒體,以其直觀形象、動態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使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現代遠程教育研究[J],2003.
[2]趙呈領,楊琳,劉清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http://www.docin.com/p-717121631.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