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蓓
摘要: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我們了解到,中國互聯網的金融監管應做到促進創新、保護消費者權益和防范風險,并且有效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按照報告中“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有關部門應當對互聯網金融給予適度監管。從馬云的阿里巴巴開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正式邁開了新的步伐。在21世紀全球網絡化的大背景之下,互聯網金融必不可少,對于其在我國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如何使它在平穩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強壯,建立起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就是我國法律需要進行落實的。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研究;安全規制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金融與時俱進,迅猛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它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所帶來的風險給予充分的研究和認識,并且尋找到解決風險的安全規制。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從第三次科學革命開始,網絡逐漸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了21世紀,網絡平臺中第三方支付、手機銀行、比特幣、p2p等新興金融業務的出現,使得互聯網金融就此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Q幣、亞馬遜幣、Facebook幣等互聯網金融衍生產品的涌現,加上社交網絡的“邊際效應”,可以預計,在未來,可能會發展出網上交易所。據統計,2011年美國虛擬貨幣的交易量約為20億美元,這一趨勢讓傳統支付企業不安于室,正摩拳擦掌準備進入這個領域來分一杯羹,比如微軟花費10億美元收購NookMedia數字資產。企業看中了互聯網金融市場強大的生命力和它所帶來的無限財富,都在抓住這一機遇提升自我實力。
網上購物是互聯網金融的又一貿易平臺,它憑借自身簡便、廉價的特點從而大勢興起。我國網上購物平臺已被以淘寶網、亞馬遜等為代表的網購平臺所分割,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中這些網購平臺獲得了蓬勃的發展,僅2012年一年淘寶的網上銷售額就已突破一萬億元。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手機銀行、手機支付等業務的高速發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手機錢包、手機支付等業務就是通過移動互聯網帶動起來的,2015年春節“搶紅包”活動的盛行是互聯網金融的又一個具體體現。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遠遠超乎所有人的預料,我們必須了解它所承載的風險才能更好的使它為人所用。
二、互聯網金融的內生性及外發性風險
受經濟、政治制度的壓制和傳統金融市場文化的影響,我國一直長期存在兩個相互獨立的金融市場,即正規的金融市場和民間的金融市場。這兩個市場各行其是,使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道路更為崎嶇。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僅要防范來自其自身的漏洞,更要對外部環境的干預做出預防。明白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內生性風險和外來危險,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促進它的發展。
首先,互聯網金融面對的最嚴峻的風險就是來自其自身的內生性風險——網絡安全風險。網絡革命在給社會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為非法活動提供了土壤。網絡存儲數據無論機密程度均可以被隨意利用改變,再安全的系統也可以被瞬間侵入,網絡化使得全球資金互相轉移只需幾個按鍵……黑客侵入、網上詐騙等行為在網上有增無減,網絡的虛擬化讓這些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對于一些只有網絡機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一旦遭遇黑客入侵,其公司一切活動基本上就呈現為停滯狀態。
其次,互聯網金融面對的是外發性風險——來自外部的監管、技術、法規風險?;ヂ摼W的發展基本上就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但是網絡技術自身的不完備性決定了互聯網的不完備。計算機程序和軟件共同做成互聯網金融的業務,一旦出現計算機系統問題、網絡系統故障等,都會使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正常開展受阻,這對于爭分奪秒的現代生活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我國金融監管的模式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銀監會負責監管網上銀行、保監會負責監管網上保險銷售、央行支付結算司負責監管第三方電子支付、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負責自身安全和秩序。這種監管模式看起來嚴絲合縫,但是,P2P形式的網絡借貸平臺就出現了無組織負責的游離狀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p2p屬于民間網上借貸平臺,在我國民間借貸的監管主體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從而使我國網絡監管出現真空地帶。但是,p2p網絡借貸平臺已被大眾所接受,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危險一旦爆發對于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要求 “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有關部門應當對互聯網金融給予適度監管。在21世紀全球網絡化的大背景之下,互聯網金融必不可少,對于其在我國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如何使它在平穩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強壯,建立起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就是我國法律需要進行落實的。
三、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規制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這一年互聯網金融市場如火如荼地發展創新,201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提出“促進互聯網健康發展”,體現了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期待甚高。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安全規制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筆者認為可依法做到以下幾點:
(一)我國應當對現有法律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運用。目前,我國涉及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網絡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規范》、《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等幾個辦法。在沒有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新法出臺之前,對于已有的法律法規,有關執法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要用活、用足、用好,要發揮自己部門的職責和主觀能動性,通過司法解釋將現行法律規則應用于實際案例中。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帶動互聯網金融企業尊法、守法、護法、用法。
(二)構建互聯網金融體系,完善監管。互聯網金融市場基本上呈現出跨界合作,互聯網監管不僅應該監管一個平臺本身所帶來的風險,更應該對界與界之間進行更完善的安全規制。我國有關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都是在2005年以前頒布的,對于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來說顯得滯后,使互聯網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呈現無法可依的狀態。無法可依,就必然會導致交易活動的混亂,進而產生違法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表示,互聯網金融不能突破非法吸儲和非法集資的底線,否則將會演變成資金池。對于網上違法行為的規制需求迫切,因此目前,我國極度需要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將分業監管的模式打破,使各個監管機構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合作,帶來一個文明、健康、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
四、結語
我國屬于受外來影響較大的國家,在進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對于方方面面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解決辦法現在仍是在“摸著石頭過河”?;ヂ摼W金融是一個機遇,只有將其制度化、法制化,才能抓住這個機會,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雪軍,《論互聯網金融發展與法律監督》,《財政金融報》2013年9月總第297期,第55頁.
[2]任祥玉,《簡論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法律規制》,《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第43頁.
[3]岳彩申,《互聯網時代民間融資法律規制的新問題》,《政法論壇》2014年6月第3期,第4頁.
[4]高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其法制監督》,《中州學刊》2014年2月第2期,第57-61頁.
[5]鄧建鵬,《互聯網金融時代眾籌模式的法律風險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第117、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