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存在著氣氛很悶的現象,這和大部分教師考慮自身利益有關,這種忽略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的課堂容易造成低效,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作者提出了四點措施,給低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曙光。
【關鍵詞】語文課堂;氣氛活躍;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這是他們的天性,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應該非常靈動、活躍、熱烈,可筆者看到,許多的語文課堂并非這樣,氣氛很悶,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很辛苦,教師教得也無趣。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快樂、高效,教師又教得輕松愉悅,讓學生的活力在課堂中綻放呢?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幾點做一下努力。
一、要處理好教師與小學生的關系
小學生尚處在兒童期,他們比較喜歡活潑開朗、樂觀積極、陽光的年輕教師,尤其是漂亮的教師;或是和藹可親、充滿愛心的有趣的老師。他們不喜歡整天板著個黑臉,非常嚴肅的老師,當然更不喜歡動不動地就懲罰自己的老師。實際上每個教師都知道“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可是,很多教師為了考試成績這個最現實的利益,和學生的關系拉開了,學生在學習成績的壓力下,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因此課堂上學習氣氛很差。
我們語文教師要注意課堂上對學生充滿愛心,注意語氣要溫和,多點耐心。學生讀書、回答問題時要及時表揚,即使他們回答的不太好,也要指出亮點,鼓勵多于批評,給學生在心理上想和你親近的機會。這樣,他們才想在課堂上積極配合教師,敢于表現自己,才能夠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如學習《學棋》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回答“兩個學生學棋有什么不同,結果怎么樣?”時,一個學生回答很多,尤其是對那個走神的學棋情況,他說“那個人想把天鵝射下來,并且想烤肉吃。”這可是文本上沒有的,許多學生聽了哈哈大笑,筆者也聽了一樂,真是吃貨。但我同時也看到課堂上亂成一團,難以控制,而且這個學生被大家笑得羞憤起來,就快哭了。我馬上制止了學生的大笑,充分肯定了這個學生“烤肉吃”的想象力豐富,因為文本“又去想別的事去了”說明那個學棋的學生腦中想著的可能是怎樣吃天鵝肉的事,也可能是怎么射下來的事,或是別的什么事……然后筆者讓他說一說那個學棋的學生表現怎么樣。他很快從剛才的狀態走出來,愉快地回答了問題,也讓大家一起分享了“學習應該集中精力”的這個要求,學生也回到了最初的良好狀態,課堂又活了。
二、導學要切中小學生的興趣點
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起來,經常會走神,所以課堂浪費在非教學上的時間很多,其實要想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并不難,那就是拿捏好他們的興趣點。筆者經常給學生講故事,發現學生能很快集中精力,不講完故事絕不讓你離開。所以我們在導入新課時,不妨講個短小精悍的故事,或是猜個和文章有關的謎語,也可以放一段視頻或一組圖片,甚至可以來個實物演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章的情境中,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
如學習《天鵝的故事》一課時,在導入新課時,筆者這樣設計的:今天老師碰到了這樣一個謎語,猜了半天也沒有猜出來,誰能幫我猜一猜呢?(學生會積極幫助老師,很快被激發起來,紛紛舉手)“頭頂金冠穿白衫,雙雙游在湖中間,彎著長脖左右看,有時高飛在藍天。”謎底是個動物。于是學生帶著很大的興趣,紛紛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謎底,這樣不知不覺就帶著學生進入了文本的情境,課堂在開始階段就這樣活躍起來。
三、提問要能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
語文課堂上的氣氛要想激活,教師的提問就很重要,如果沒考慮到小學生的好奇心,就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這個提問就會讓課堂氣氛很悶,課堂教學效果不好,所以教師要注意提問的藝術。像提問可以從題目提起,課堂剛開始就吸引學生;提問可以從結尾提起,出其不意,吊足學生的胃口;當然更多地要從小學生感興趣的、滿足其好奇心的地方提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也教得舒心,課堂氣氛也可以更活躍。
如學習二年級語文《晚上的“太陽”》一課時,筆者注意到題目非常有趣,可以從題目入手,筆者這樣在導入新課時提出了問 題:我們在什么時間可以看見太陽?這個問題小學生應該有這個常識了,所以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白天,筆者繼續問學生,晚上黑天了,還能看見太陽嗎?學生都搖頭說看不到,筆者把題目寫在黑板上,那么我們課本上的“晚上的太陽”是什么呢?有人著急說是月亮,看到筆者搖頭,又都茫然了。筆者趕緊讓學生從文章中找找。這會兒學生的好奇心就被激發出來了,趕緊去文本中找“太陽”去了。
四、課堂上要對學生多加表揚、鼓勵
課堂上教師的情緒、態度關系著學生的狀態,關系到學習的效果如何。太嚴肅的教師往往讓小學生害怕,放不開,不敢去表現自己,唯恐犯錯誤讓老師懲罰。所以我們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語氣,多從小學生的心理上考慮,對學生的表現多加鼓勵,多用肢體語言(如大拇指),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活起來。
如筆者在學生讀課文時認真聽,然后給他們評價時細心點贊,像“讀得太棒了”“你讀書真流暢”“你讀的節奏太好了”“你的普通話真棒”……再如學生回答問題時,筆者總是眼里滿含鼓勵,像有的問題難點,即使說錯了也鼓勵他們繼續思考,多喊幾個學生回答,對幾個學生都指出他們的功勞。如學習《鳥島》這篇文章,筆者在結尾處問學生“鳥是人類的好朋友,你能說說鳥兒對人類的好處嗎?”這個問題對于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因為那時候人們身邊的鳥類很多,小孩兒與它們接觸也多。不像現在,不論城里還是農村的學生,很難見到孩子與自然親近,誰會注意這個?有幾個學生說了啄木鳥、貓頭鷹、天鵝、鸚鵡等鳥兒,但是大部分學生還都是在書上或動物園看的,沒有誰在野外親自見過,對此筆者對這幾個有心的學生給予了表揚,夸他們平時記憶力好,游玩也不忘觀察東西,并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為了讓學生加強認識,擴大知識面,筆者又及時投影了相關圖片給學生看,順便又對一一回答對的同學提出表揚,加深大家的印象。那堂課回答問題的學生很自豪,看圖片的同學也很興奮,課堂氣氛很好。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教師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多注意提問的趣味性,多點鼓勵和贊賞,能抓住童心,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活力怎么會不綻放呢?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