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鵬
摘 要:在初中物理開展探究式教學體現了新課改對過程教學方式的重視,從而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包括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動手能力、探索分析能力等,結合初中物理實際教學中的一些方式,對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學方式進行淺析,以幫助物理教學者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進行教學,實現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自主探究;教學方式
科學性的探究方式是指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調查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獲取方法的學習過程和方式。在學生進行學習探究的過程中,不單單只是依照教師所設計的固定問題去機械地回答或執行,而是要使學生在教師的牽引下自發地去發現問題,并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新課改大力倡導學習方法的多樣化,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使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讓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手和大腦去獲得知識、掌握知識,通過動手動腦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并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改變定向的思維模式,突破思維的禁錮,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下面將介紹一些初中物理中自主探索的方法策略。
一、將初中物理引入學生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的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教師應設法將學生的探究視覺引入到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生活中,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進而讓他們能夠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二、鼓勵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并提問
物理這門科學主要是以實驗為主,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去觀察,并通過觀察去發現問題,在此同時,大膽地去猜想、去提出問題。如,在教學《壓強》時,讓學生去探討壓力的作用是讓物體變形,進而讓學生思考哪些因素會對壓力的作用效果產生影響?然后讓學生大膽地假設,大膽地猜測,有學生認為是壓力的大小,有學生認為是物體的材質,有學生認為是物體的受力面積,還有學生認為是物體的硬度等,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猜想記錄下來,并帶領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分析,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施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知識的方法,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并能夠長遠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永江.中學物理資源開發與應用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周忠武.初中物理探究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