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已得到廣泛運用。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點和缺點,以便使它更科學、更高效地運用到數學教學實踐中。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已走進數學課堂。作為當代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以豐富內容、多樣形式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全新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學習。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幾點體會。
一、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優點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勇敢創新的一種動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有效地把圖像、聲音、文字、動畫融合起來,使學生身臨其境,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學“合并同類項”這節內容時,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對的是靜態呆板的數字和字母,難免枯燥乏味,讓學生理解何時需要合并、何時不能合并比較困難。而現在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彌補這一不足。在講授新課前,我設計了有趣的教學情景,先把各題中的“同類項”設計成不同的水果,讓學生按照水果的種類來合并,生動而形象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踴躍參與討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2.教學內容化難為易
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由于教材中有些知識點或是深奧、或是枯燥,單是教師口頭講解,學生要想準確、徹底領悟是十分困難的。這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教學天地。
例如,教學“中心對稱圖形”這章時,雖然書本給出了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義、性質、判定,但絕大多數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夠,難以區分這些圖形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利用多媒體技術,圍繞中心對稱這一特點,以動畫的形式形象地給學生展示這些圖形,把抽象概念轉化成可感的形象,使學生興趣盎然。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前授課一節課課時較緊,一些例題要提前抄寫在小黑板上,解題過程板書也會花費大量時間。多媒體技術在此則顯示了其優越性,它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板書無需手寫,輕輕一點即可;問題無需重復,直接投射在大屏幕上;借助直觀形象,學生已了然于心。如此節省了不少時間,長課短講成為可能。
教學傳統題型“應用題”,我運用多媒體技術,直接將例題投影出來,學生邊看問題邊分析,節省了很多時間,往往可以多講解幾個例題或是留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時間。這時的多媒體技術就像在學生和書本間架起的一條高速公路。
二、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運用中的缺點
1.本末倒置,形式大于內容
對一節數學課來說,有既定的課本內容和教學任務。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策劃和總設計,必須過好教材關和學生關。而部分教師備課時沒有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精心的設計,在課件中插入許多不必要的動畫、圖片、音效等,使整個課件很花哨,迷亂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焦點,重點不突出,只圖表面熱鬧而不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應基于教學內容,切勿流于形式。
2.喧賓奪主,演示大于推算
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不應是教師講解內容的工具,它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手。數學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忽視在講臺上一舉一動對學生啟發、引導的積極作用。作為數學教師不能只用多媒體演示,需要結合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每個解答過程清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記錄和加強記憶。
3.束縛思維,知識大于能力
多媒體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因此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但大部分多媒體課件由于設計和技術上的原因留給學生參與的空間很小,按照標準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各個教學步驟。這種模式化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不利于教師的創造工作。如果教師都這樣千篇一律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的特長將無從體現,教學的應變能力、教學特色,以及對教材分析處理的深度、廣度等都將被埋沒。
多媒體技術是數學教學的雙刃劍,使用得當,可以發揮它的特有功能,提供多維信息,拓展教學空間,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如果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不立足“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不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學生將不是課堂的主人,而是成為“觀賞者”,只停留在對精彩畫面的欣賞上,而對實質性的數學內容不去留意,時間久了就不自覺地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
總之,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優點就對它趨之若鶩;也不能因為它的缺點就對它敬而遠之。教師在實踐中應該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讓數學教學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陳明.多媒體技術基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06.
[2]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01.
[3]王懷武.信息時代的教與學[J].電化教育研究,2002.
[4]李合亮.論網絡教育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J].當代教育科學,2005(0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