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有效運用音樂游戲
張慧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寶泉嶺管理局局直幼兒園 黑龍江鶴崗 154211
[摘要]幼兒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正在逐漸被社會所關注,幼兒園常用的音樂教育活動有唱歌、韻律活動、音樂欣賞和音樂游戲。本文著重分析了音樂游戲,并提出幾點提升幼兒音樂教學效果的措施,對幼兒音樂教育的順利實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音樂游戲;音樂教學;音樂欣賞
現代教育體系中,幼兒教育正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在幼兒教育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給幼兒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在幼兒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包含音樂欣賞、音樂游戲、音樂交流等多方面。所謂音樂欣賞,就是指兒童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傾聽音樂,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起到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幼兒音樂欣賞它以幼教改革、素質啟蒙教育的實施與推進作為研究的背景,以“優化教育指導、提高活動效率”作為教學模式研究的關鍵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與探索活動,從而使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真正促進幼兒的和諧、全面、自主發展。音樂欣賞是與其他音樂活動緊密聯系的一個極富有教育價值的音樂活動內容和領域。
理解是音樂欣賞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種理解既包括對樂曲情緒、也包括對樂曲所表達內容的理解及樂曲結構和表現手法的理解。理解不僅有語言的表現,更有表情、肢體動作的表現。幼兒處于生長階段,對音樂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及時地對節奏鮮的樂曲產生反應不一定就代表理解了樂曲。這時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去幫助幼兒產生正確的音樂鑒賞趣味。要明白理解音樂是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展示音樂又是另外一個方面。適宜的策略運用能使孩子徜徉于積極、愉快的情緒之中,對發展幼兒的情感、美感,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終生的藝術學習培植動力、奠定基礎。那么教師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教學,讓幼兒主動欣賞音樂呢?區別于音樂游戲,音樂欣賞,是一種感官上的藝術形式。它依賴于人的感官聽覺。通過聽覺使人產生激憤、哀憂、和諧、愉悅等多種情緒,音樂欣賞的過程也是培養幼兒音樂審美的過程。一個美好的音樂欣賞過程,可以很好的陶冶幼兒的情操,開啟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依據《綱要》精神,我們在實踐中一改以往往教師過多的主導和限制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表現過程,一個優質的音樂欣賞能力,也是好的音樂游戲培養的目標。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敏感性運用多種方式與手段,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特點給予幼兒創造性自主表現的機會與條件,體驗創造想象的愉悅引導幼兒在聽覺感知的基礎上,激發幼兒的音樂審美情趣,體驗審美愉悅,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在促進幼兒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發展的同時,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一)注重音樂與幼兒原有經驗間的有效對接
為使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師在活動前要反復的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根據作品內容的需要及時豐富幼兒的原有經驗,這種經驗包括:生活經驗和音樂經驗,以尋求目標與幼兒經驗間的結合點,實現兩者的有效對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1、豐富生活經驗:圍繞有主題的音樂,教師要豐富幼兒關于音樂作品表現內容、作品中角色特點(生活特點、動作特點)、等相關經驗,為幼兒今后的音樂表現提供素材。
2、豐富音樂經驗:對于音樂結構特點較為復雜的作品,教師可在分析音樂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方法豐富幼兒相關的音樂經驗:一是聆聽欣賞——在日常生活中隨意播放音樂,使音樂在幼兒的記憶中形成一定表象。二是游戲感知——以游戲的方式幫助幼兒積累關于和音樂作品相似的音樂經驗,如:當作品中有空拍特點時,教師可組織幼兒利用簡單樂器在生活中玩一些手指搖游戲,積累聽辨空拍的經驗。
3、注重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多通道的協同活動好的音樂游戲是集視覺、聽覺和運動覺等多種感觸覺的綜合協調能力培養。在進行音樂游戲時,對于各種感覺未成熟的幼兒來說,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是第一首要任務,寓教于樂,在他們的積極參與音樂游戲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音樂律動,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幼兒在音樂游戲中,在原有感觸覺和新體驗到的音樂要素建立一座橋梁,增強幼兒的整體音樂素養。
4、結合音樂特點,巧妙設計圖譜圖譜是音樂活動中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適宜的圖譜可以將抽象的音樂直觀的再現于幼兒面前,實現音畫溝通,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助于幼兒對音樂特點的理解。活動前教師要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細致分析與研究,找準音樂的主要特點,有意識的設計圖譜。需要注意的是,圖譜的作用是將抽象的音樂直觀的再現于幼兒面前,起到促進學習的目的,而不應因圖譜的繁雜,使幼兒在頭腦中進行新的符號轉換,使學習更加復雜,影響學習效果。圖譜具有直觀、形象、簡潔、易于幼兒理解的特點:圖譜中符號的數量、變化次數、行數要與音樂曲式結構(樂段樂句)相一致。
5、賦予音樂以故事情節根據音樂特點教師可選擇幼兒熟悉的和自編的故事,幫助幼兒在在故事情節和角色設定等方面建立聯系,幫助幼兒從內容上感受音樂。故事特點:(1)內容短小、角色與情節不宜過多,不要使幼兒在與音樂相對應時無從下手。(2)情節與音樂特點貼切,便于幼兒理解。如:在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在行列中》(選自《幼教簡訊》),教師就根據音樂的變化創編了小朋友練習隊列的故事:整齊的進行分隊隊列練習——分散進行自選游戲——聽到集合哨聲,繼續進行練習。
6、運用肢體語言創造性的感受音樂在學習了許卓婭老師的著作后,我們懂得了音樂欣賞不僅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于幼兒感受作品相當重要。研究中我們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以“放兩響炮”游戲中邊聽音樂邊點燃芯子長短不同的炮,幫助幼兒感知樂句的長短不同,炮響前用手捂耳的動作提示幼兒重音即將出現;在《單簧管波爾卡》中用剁陷、煮餃子、放水等動作幫助幼兒對歡快、流暢樂段交替變化特征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舉一反三,賦予音樂多種情節。
7、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方面姿勢:它直接影響到呼吸和發聲及唱歌的質量。站——挺胸收腹,兩肩稍向后,兩手自然下垂。坐——雙手放膝上,兩腳自然分開。目視前方,不低頭也不過分抬頭,更不能搖頭晃腦。口型要正確、自然。(1)呼吸:引導幼兒按一定的樂句規律呼吸。(2)發聲:學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逐漸過渡到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不同性質的歌。(進行曲~雄壯、有力。搖籃曲~輕柔。舞曲~輕快、活潑。(3)吐字:根據歌曲的性質來確定需要吐清聲母還是韻母。(鏗鏘有力的要吐清聲母,輕柔、舒緩的重點在韻母。)(4)音準:幼兒的生理條件決定了這是一項需要長期訓練的工作,要讓他們多聽多練。協調一致:這主要指的是大家合唱,或者需要協作時。有的孩子就是喜歡搞和別人不一樣,有的是有意識的,有的是無意識的,注意提醒和糾正。(5)表情:這里指的是聲音表情,大家都清楚的。
參考文獻
[1]王寧.淺析學生在音樂游戲中的快樂成長[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09).
[2]孫艷燕.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1).
[3]龔斌斌.讓音樂游戲成為音樂教學的得力助手[J].考試周刊,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