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麗(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高校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設計研究①
鄒曉麗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與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國高等教育與互聯網的有機結合也成為了當前新的發展趨勢,許多學科都通過利用互聯網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運動人體科學課程是體育教學中一門極為重要、不可或缺的學科當然也會不例外。在當前網絡信息時代發展的形勢下,傳統的運動人體教學模式已不能保障教學質量,而通過網絡課程的設計,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從而拓展教學時間和空間,培養其科學的思維習慣以及敏銳的動手能力,因此,該文進行高校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設計研究,非常的具有切實意義。關鍵詞:高等教育 運動人體科學 網絡課程 思維習慣
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學已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趨勢,它不僅使教育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還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靈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能力,同時也強調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意義。高校運動人體科學課程包括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以及身體機能等內容,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設計要充分發揮互聯網自主性、協作性和開放性的優勢,利用網絡課程的資源在實現人機互動的同時,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互,使完成學習任務的途徑多樣化。與此同時,還要特別強調課程設計的科學嚴謹性,教學內容的選定、動畫設計以及理論基礎都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否則會誤導學生。由于該課程涉及到的相關知識較廣,如物理、生物、數學等,這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儲量,還要避免刻板的文字堆砌,在提高網絡課程趣味性靈活性的同時,盡可能的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教學氛圍。
運動人體科學課程是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主要研究人類基本的生理結構和機能,以及在體育運動的影響下各機能的變化規律和預防傷病措施等。網絡課程背景下的運動人體科學課不僅能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還為非體育專業的運動愛好者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贏得更多的社會效應。該課程的模式是以學生為課程主體,以教師為課程主導的新型網絡教學,它的總體設計要注重提供多種信息資源和豐富的教學形式,如TXT,教學大綱,研討系統和作業提交系統等,并提供交互式教學活動及實驗等,以便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目標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便于教師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下面,就以下三方面對高校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的設計進行研究。
1.1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制定對于運動人體網絡課程教學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學活動的導向,又是衡量學習效果的尺度。在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對其教學目標進行層次性的劃分,使其滿足不同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首先要讓學生對身體各器官的運行規律和作用進行了解,并熟練掌握增強體質和身體耐力的原理。然后簡單了解易操作的急救法,使其面對高強度的體育訓練時能夠預防運動傷病。在目標設計的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可以統一的目標要求每一個不同的個體。
1.2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在教學內容方面,首先要選擇權威出版社的教材,既要反映當今運動人體科學發展的前沿問題,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又要便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在此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運動人體科學基礎教程》為例進行分析。該教程分為四大板塊,即人體機能的認知、運動執行體系、運動保障體系和運行調節體系。它全面的分析了人體結構和各器官的作用等,使學生對身體的系統和調劑機制有初步認識,為今后的運動和訓練奠定理論基礎。然后將課程內容分為多個模塊,以超文本的形式編排組織教學內容,設置圖形、按鈕、熱區、文本、視頻等超鏈接形式讓學生自行選擇學習路徑,為其創造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同時,學習組織形式要適應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讓他們自己控制學習路徑,不斷引導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高效學習。此外,網絡課程要為學生提供人機交互和師生交互的條件,促進其進行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
1.3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教學環境設計
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的教學環境指的是協作環境和學習環境,由于網絡課程較之傳統課堂有著極大的自主性,因此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氛圍顯得十分必要。網絡課程可以將授課內容模塊化,每個模塊中要包括典型案例,學習資源,以及自測題庫,便于為自主學習和課后自測提供幫助。協作學習是網絡課程的另一大特點,它能深層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線上交流平臺還能向教師咨詢并獲得幫助。
運動人體科學課程是教學改革的大趨勢和總方向,網絡教學是提高教學水平和適應現代化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學大綱的設計能夠很好的實現個性化教學,促進合理組織教學內容。下面,就以下幾點對高校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的教學大綱設計進行如下分析。
2.1軟件原型設計
軟件設計是網絡課程的重要環節,其風格、界面、導航等與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由于網絡課程強調自主性,因此軟件中要注重運用動畫、圖像、音像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并設計解說部分著重講解難點和重點。在網頁設計方面,界面要保持相同的風格,構圖合理、顏色簡潔、布局美觀十分重要,導航可以通過檢索表單、結構說明等信息避免學習者偏離學習軌道。此外,同級菜單的字體和顏色要與背景相協調,動畫和影音都是可控操作流程,人體生理學、保健學和生物力學都需要大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軟件在選擇資料的時候要注意少而精,保證質量,若網絡狀況不佳可選用小窗口播放提高清晰度。
基于高校的網絡平臺,本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理念,網絡課程能夠達到開放式的管理目標,從而實現運動人體課程的網絡化建設。該課需要相關實驗并融入到課題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基礎素質選擇做不同難度的實驗與課題,這不僅能讓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也能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上學習進度,使網絡教學同樣顯示出因材施教的原則,也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網站上需要開設一些實驗預約服務,可供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選擇實驗項目,也可安排其進行保健按摩技能、急救技術的自我練習等。
2.2交互式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運動人體科學網絡教學的核心,它的形式豐富多樣,如實時授課、專題研究、作業解答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能夠通過交互式網絡教學活動和信息資源大大被提高,并使其獲得更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由于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涉及的知識點眾多,內容復雜抽象,對于自控能力差的學生自學有較大難度,交
互式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它設計了多種練習形式強化記憶,如“學習園地”模塊里的知識庫、小詞典等,學生能夠在線接收、提交和修改作業。同時,在網站上開設留言板十分必要,教師和學生遇到的問題在留言板中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網站上可以建立下載專區,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料如PPT,SPSS,文檔和壓縮資料等都可以通過下載專區發送給學生,對于一些需要實驗的專題,學生也可以通過專區提交實驗報告。雖然軟件的應用開始會比較困難,但學生長時間使用學習,通過在線交流學習很快就會熟悉軟件的應用。
綜上所述,高校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設計教學,以互聯網為依托,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里,而是逐漸拓展和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中。網絡有很好的互動性,師生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提高運動人體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郭紅,黃玉山,郭浙斌,等.運動人體科學網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2):84-86.
[2]郭紅,黃玉山,鄧樹勛,等.運動人體科學網絡課程的設計[J].體育科學,2001(2):49-52.
[3]姚鴻恩,李宗珊,榮湘江,等.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本科)辦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體育學刊,2006(1):88-90.
[4]歐奔.基于交互式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教學軟件研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4.
[5]沙憲鋒.多元化視角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山東:山東體育學院,2014.
G80-05
A
2095-2813(2015)12(a)-00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16
①鄒曉麗(1972,9—),女,蒙古族,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