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
【摘要】閱讀能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并能逐步提高語文素養。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句子、加深對作品和作者的認識及升華文章蘊含的情感。課內外閱讀相互照應、相得益彰,定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課外閱讀;課內閱讀;相得益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能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并能逐步提高語文素養。在提倡全民閱讀的時代,讀書的重要性及諸多好處顯而易見。學生要多讀書,課內外都要讀,亦可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起來。
一、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的意義
(一)有助于理解句子
例如教學《黃山奇松》一課,很多學生對黃山松的各種姿態沒有親眼見過,對作者關于黃山松的各種姿態的描述、對課文的最后一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一位教師在教學本節時讓學生再讀讀《補充閱讀》上的《黃山十大名松》,學生對照描寫的姿態理解“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的意思就很容易了。然后這位教師又像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的兔媽媽,“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接下來再讓學生回到文中,讀讀課文的最后一節,試試是不是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由于學生讀了十大名松,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能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甚至有的學生已能讀得抑揚頓挫、像模像樣了。
(二)有助于加深認識
如在教學《只揀兒童多處行》時,建議學生讀讀冰心老人的《春水》《寄小讀者》等,了解“冰心體”,了解她作品中“愛”的主題,從而認識冰心老人對孩子的一片真誠的愛心。再如在教學《早》一課時,建議學生讀讀魯迅先生的名言,并可讀讀他的《阿Q正傳》《孔乙己》等,了解他的“時時早、事事早,做東風第一枝”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生。又如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時,讓學生讀讀金波的《烏丟丟的奇遇》《追蹤小綠人》等,了解正是因為他有著一顆童心,能從孩子的視角去看這個新奇的世界,能寫孩子所思、所想、所感,讓童心飛翔,讓孩子在想象和幻想中感受這個美麗的世界,因此,1992年的國際安徒生獎提名才垂青于他。
(三)有助于升華情感
在教學《夾竹桃》一課時,學生對夾竹桃“這樣的韌性”理解有難度,如果聯系季羨林的經歷就會不難理解了。教學本課時,讓學生隨之閱讀《補充閱讀》上的季羨林簡介,對季老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作為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季羨林先生歷經波折、一生坎坷,雖才高八斗、博學多才但樸實無華。他的作品看似波瀾不驚,如行云流水,但卻傳承著一種可貴的精神,這也是他與夾竹桃的相似之處。讀完簡介,我們更能體會到季老那份摯愛生活的真誠、樸素,這樣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讀懂了他和夾竹桃一樣可貴的韌性,還升騰起對季老的一片敬仰之情。
二、立足于課內,把握課外閱讀時機的策略
(一)趁熱打鐵
一篇文章,學生一般在初步閱讀后會產生一定的閱讀期待,此時,及時利用學生產生的閱讀期待,趁熱打鐵有助于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學《黃山奇松》一文,在之前的課文朗讀中,通過仔細地研讀,學生已經能領略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與眾不同之處。此刻,老師讓學生再讀讀《黃山十大名松》,再看看其他松樹是怎樣的姿態。這樣引導學生由課內拓展到了課外閱讀,有助于理解最后一節難理解的句子。
(二)抓住時機
1.有疑問的地方
如在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時,有學生心生疑惑:柳樹是農村常見的樹木,家前屋后隨處可見,誰也不把它當回事。這么普普通通的、稀松平常的樹,作者為什么還要花大量的筆墨描述呢?此時,讓學生讀一讀作者陳忠實的簡介,看看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這時學生才會知道,作者何止是在寫樹?他是在寫人,寫那些像高原柳樹一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人,他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人呢?
2.感興趣的地方
如學習《黃山奇松》一課后,“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奇特風姿學生領略到了,其他松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們很好奇,此時讓他們讀讀《黃山十大名松》,既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繼續研讀,又有助于理解最后一節難懂的句子。
3.不理解的地方
如學生在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時,被李時珍住破廟、吃干糧、風餐露宿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嚴謹踏實的作風深深感動著,同時又對《本草綱目》到底是一部怎樣的著作讓李時珍如此費盡苦心而不理解,這時就很有必要讓學生讀讀關于《本草綱目》的介紹了,隨著一串串翔實的數字,學生對這位可敬的老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相得益彰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月光啟蒙》時,課文中的月光似水、靜影沉璧,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已完全沉浸在課文描繪的意境之中。教師又對這篇課文的原文內容進行了補充:懷著思念,作者風塵仆仆再次回到故鄉看望母親時,母親卻得了老年癡呆癥,甚至不知我是誰,讓我淚流滿面……此時教師適時出示作者孫友田的另一篇散文《母愛似水》,讓學生讀讀,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此時孩子們沉默了,有的眼里甚至閃著淚花,他們當即提筆,寫下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生1:母親,沒有您,就沒有我的生命和我今天的一切。您的教育之恩,我終生難忘,我一直想對您說一聲:“母親,我愛您!”
生2:母親,當你批評我時,說心里話,我恨過你,今天我才知道您是為我好,今天我才知道兒子錯了……
生3:母親,童年的小院,小院里如水的月色,是我記憶里的一幅畫,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我走多遠,我都走不出你的企盼。
……
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語升華了月光啟蒙的含義,孩子們讀懂了母親,知道了感恩,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此時此刻,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輔相成、渾然天成。
總之,閱讀可以豐富閱歷、拓寬視野,而讓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互照應、相得益彰,堅持下去,定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