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強
【摘要】21世紀,知識經濟與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社會及個人的現實要求,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極少數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想學習,人際交往不適應,耐挫能力差,信息技術發展對傳統教育的沖擊等問題亟待解決。閱讀教育立足實際,放眼未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閱讀教育;閱讀能力;以文化人 ;學習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對于初中教育來說,如何立足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實際,適應時代要求,促進內涵發展,創辦特色學校,閱讀教育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
一、初中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自信心不足
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或者學習方法不當,或是因為環境不佳,經過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責怪自己,怨恨自己,導致學習缺乏自信心,應付學習、假學習現象嚴重,最后破罐破摔進入了惡性循環,自卑心理逐漸增加。
(二)人際交往不適應
現在農村初中學生有少部分是獨生子女(約占2%左右),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偏激、固執,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加上單親、孤兒等家庭特殊,一些學生缺少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思想、性格出現變化。
(三)耐挫能力差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父母的過分寵愛、激烈的學業競爭、學校教育的欠缺,農村中學生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較低,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經受不了批評,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戰勝困難,而是逃避困難,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壓抑、想不開,情緒起伏變化大,調控能力差,容易沖動。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母語這一優勢進行閱讀教育,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進一步進行自我教育,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達到向上向善。
二、閱讀教育的實施
閱讀教育,立足課堂指導,延伸課外引導,著眼學生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達成:
(一)推進精讀課本(所有教材),提升閱讀能力(篩選信息,質疑問難)
精讀課本是引導學生閱讀的最基本的底線。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鞏固字詞、促進寫作的有效方法,還是各個學科學習的基礎。調查證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成績高;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成績也差。所以,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成績,抓閱讀是最有效的,也是教育教學的底線,即最低要求。通過閱讀,理解、掌握課本知識,學會篩選有用信息、關鍵信息,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經過不斷的積累,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創造力進一步增強,形成高層次的閱讀能力,造就成功的閱讀者是閱讀教育的主要培養
目標。
(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激情課堂
閱讀可以起到調動、喚醒、鼓舞、激勵全體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打造激情課堂。心理學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精神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激情參與,才有認知的渴望,才有表達的欲望,才有智慧的靈動,才會引發學生常常的感悟、獨特的體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習生活化、傳授知識生活化,想方設法吸引學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閱讀的基礎之上使學生能參與、會參與、會學習。
(三)推進德育教育,以文升華人
閱讀教育是借助優秀的作品,以“知”“情”為開端,以“知”啟迪人,以“情”感動人。學生情感上受到觸動,思想道德的認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響其“行”的轉變,完成由內心變化到外顯行為變化的完整心理過程。特別是閱讀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個性,最后積淀為人的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四)推進學習思想(熱愛生活,渴求知識、文明,向往道德)的提升,閱讀方法的傳授
教師指導學生在精讀課本的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以外的書籍。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麗、人生的美好、生命的偉大、文明的魅力、知識的無窮,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敬畏自然、愛護環境、珍惜生命、孝敬父母、崇尚文明、向往道德、敢于擔當、勤于學習的良好品質,學會理性思考,提高應對困難挫折的能力。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必要時進行寫作訓練,進一步鞏固閱讀的效果,最終使學生會閱讀。在當今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通過閱讀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用以立其德、建其功,實現人生的自我超越。
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學生的閱讀數量豐富了,閱讀途徑多元了,閱讀方式靈活了,但是學生閱讀的心態卻浮躁了,閱讀的內涵膚淺了,閱讀的質量下降了,閱讀的興趣也減退了,這更需要教師的教育引導。閱讀文本需要學生通過揣摩、品味、聯想實現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個性化的情感解讀,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可以獲得對閱讀內容的真實感受,激發了閱讀興趣,豐富了情感,提高了閱讀效率。
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豐富了知識、學會了思考和選擇,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和藝術的熏陶、規范了自身的行為,擴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作為教育工作者,創設閱讀教育的氛圍,搭建閱讀教育的平臺,弘揚優秀文化,享受優秀文化的魅力,閱讀、閱讀、再閱讀!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