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人文管理
李慧
中國五洲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摘要]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而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文化應以人為載體,人是文化生成與承載的第一要素,企業文化管理中要強調以人為本。
[關鍵詞]企業文化;人文管理;個異性;企業精神
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企業文化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等方方面面體現的總和。文化應以人為載體,人是文化生成與承載的第一要素。因此,企業文化中的人文管理越來越被重視,成為各企業關心的課題。
1.企業文化管理的內容
企業文化管理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幾個方面。應從經營哲學、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道德、團體意識、企業形象、企業制度等角度進行深入。并強調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創造職工與企業的共贏。
2.企業文化管理的作用
(一)、是組織發展的“發動機”。一般企業都會注重物質激勵,如工資、獎金以及股權、期權等。然而,任何物質激勵都會遇到邊際效率遞減的問題,當物質獎勵的激勵作用逐漸減弱,組織需要依靠組織文化等非物質的手段來激勵員工,為組織的發展尋找新的動力。(二)、是員工行為的“指南針”。組織制度對員工行為的規范性約束很難跟得上環境的變化,這就需要一個原則性的東西來引領員工的行為。組織文化正是這個看不見的“指南針”。用無形的“方向”來引導員工的行為,使組織能在復雜的環境中運轉自如。(三)、是市場經濟的“消毒劑”。市場經濟存在許多失靈的地方,市場競爭也容易產生人與人之間不擇手段的競爭。這時,強調博愛、正義、誠信、友好的企業文化理念就可能使企業超越唯利是圖,有益于員工在利和義、在個人追求與團隊合作之間尋找到平衡。(四)、是融合員工最好的催化劑。在一個好的企業文化的影響下,員工會在潛意識中形成合作共贏的認識,在企業發展中起到了凝聚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作用。(五)、是員工的“心靈雞湯”。員工工作的動力一般來源于正面的激勵或反面的懲戒。企業文化從正面激勵熏陶員工,使其找到工作愉悅感和滿足感,從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工作。就像心靈雞湯一樣,使他們樂于努力工作,并在工作當中享受生活。(六)、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提升企業形象。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特色,它具有個性化、細節化和難以模仿性,能提升企業的形象和信譽。
企業文化管理具有歷史性、人本性、復雜性、動態性、有機性。
企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整個組織成員在長時間內慢慢養成,它關注的中心在于對企業中人的因素的管理與激發,雖然管理的終極目標在于順利實現企業價值,但這并不妨礙企業以開發人的潛能為切入點的管理模式為企業和員工帶來的巨大利益。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歷時最長的時間與空間都是用于職業生涯的,因此,企業的發展需求與個人的成長需求在企業文化這個層面達到了完美的契合。企業文化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尊重和重視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1.以人為本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文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在于得到員工的認同。必須獲得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接受并自愿實踐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才能把企業文化的內涵付諸于實踐。企業文化建設中始終要強調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才能最終感動人,融化人,得到員工的認同與支持。
2.表里一致,杜絕形式主義
企業文化建設不能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應該說到就做得到,把文化落到實處。防止和糾正企業文化與員工行為嚴重背離的現象的出現。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職工的思想觀念入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哲學思想,在此基礎上自發形成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防止搞形式主義,言行不一。
3.注重個異性
個異性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歷史傳統和經營特點,企業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4.注重經濟性
企業文化必須為企業的經濟活動服務,要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利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能刻意營造文化而影響經濟效益。
5.強化主人翁意識
企業文化建設要“以民為本”,使員工產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地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現代企業發展機制,將為員工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倡導按勞分配,同工同酬,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共贏。
6.培育共同價值的觀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但彼此之間的價值觀念千差萬別。企業價值觀念的培育應通過教育、倡導和模范人物的宣傳感召等方式,使員工培養和樹立有利于企業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念,并形成共識,成為全體員工的思維準則。價值觀念的培育,需要做大量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喚起職工對自己生活和工作意義的深思,對自己事業的信念和追求。
7.構塑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的構塑是根據企業的特點、任務和發展走向,使建立在企業價值觀念基礎上的內在的信念和追求,通過企業群體行為和外部表象而固化,形成企業的精神風貌。企業精神是價值觀的外在體現。價值觀是人們的信念和追求,具有分散性和內隱性,但企業精神則比較外露,容易被人們所感知。
8.要有“小事”意識
微觀層面體現出來的組織文化更具有實踐意義,體現在一點一滴的組織行為當中。所以,每一個員工,都需要具有“小事”意識,要把組織文化體現在細處。正所謂“潤物細無聲”,組織文化建設不需要大張旗鼓的宣傳,也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演練,它作用于“小事”之上、體現在“小事”這中,同樣也成熟于“小事”之內。
古人說:“人者,天地之心也”,又說:“惟人為萬物之靈”。
無論一個企業的設備有多精良,資本有多雄厚,人仍然是最核心的因素。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中注定要“以人為本”,才能更好的使其發展成為一種潛在的“非約束性規范”,潛移默化的引導員工的行為適應企業良性發展,促進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石磊.企業文化案例精選評析.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