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妮娜
【摘要】課堂互動主要是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在自由平等的課堂氛圍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引入互動活動,實施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提高其英語交際能力。本文對互動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探討,以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互動 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模式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是西方關于外語學習所普遍推崇的教學模式之一。筆者將其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探究其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影響,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思想溝通。
一、互動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英語課堂的必要性
英語教學主要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方面,語言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語言知識的獲得主要靠訓練,兩者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大學英語課堂中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形成與發展,并符合現代語言教學的主張。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學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大學基礎教育水平,英語課堂教學作為英語教育的基礎環節,盡管近年來很多高校教師已經摒棄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改善,但仍有不足之處,即便課堂中引入互動教學,但因互動形式單一、引入方式不恰當、學生自我認知水平的差異、大班制授課、應試制度等因素而未達到預期效果,導致課堂中的沉默現象仍普遍存在,教學互動不容樂觀。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并根據課堂需要,選取合適的互動方法,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豐富性的多元互動局面非常必要。
二、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1.小組活動。小組活動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環節和互動交流方式之一。教師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可由4人構成,且保證層次不同,2人中等、1人優等、1人偏差,根據課堂的教學要求、教學目的來設計不同形式的小組活動,如分組討論等。教師可按照課前熱身活動(Warming-up Activity)、課中演示(Presentation)、課后評價(Evaluation)的步驟進行教學,課前要求學生根據每單元的話題進行熱身活動,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巡視、指導,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并選取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活動成果,教師可提供多媒體或者輔助性的表演道具,小組展示完成果后,教師及時肯定小組的學習成果,并點評各組的優缺點,最終評選出優秀小組,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活動。
2.主題辯論。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全班性的主題辯論(thematic debate)活動,可創造出課堂有意義的交流互動,將師生間的單向互動轉變為師生、生生間的多向互動,同時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如學習Internet and Education時,筆者組織Conventional classroom vs Online education的辯論活動,堅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選取的辯論主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且與學生現有的知識語言水平相當,在辯論過程中,除關注雙方主辯手外,還要注意觀察其他學生的表現,鼓勵雙方學生積極思考,對對方陳述觀點迅速做出反映,并為各自一方的辯手提供論據,激發全班同學的主動性,每位學生都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自信心,增強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使全班同學都能融入到課堂互動中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角色扮演。在自然環境中習得第二語言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恰恰我們缺少這一自然條件,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環境中通過角色扮演、配對練習等活動努力營造這樣的環境,實現模擬真實語境互動式教學。角色扮演(role play)是學習者在假設環境下按照某一角色身份進行活動以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最常見的模仿真實語境進行交流的課堂活動。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設計情境,要求學生根據情境需要分配角色,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應用到模擬情境中,最終真正掌握語言并得以應用。課前教師需要要求學生深入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盡量在表演中運用課文的核心詞匯和短語,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盡情融入到創設的情景之中,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口語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課堂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豐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二語習得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效率,最終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同時,互動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雙主”性,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授課方法,積極創新,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實現互動式教學,達到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最優化,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舒蓓,汪楊曲,龍春秀.關于普通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調查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2:96-97.
[2]徐菲菲.How does the Output Hypothesis Impa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12:175-176.
[3]Merrill Swain.Output Hypothesis:Its History and Its Future[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01:45-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