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冰
摘 要:在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手段,能更好的實現專業教學過程。通過開發校本專業教材,合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本校實訓生產設施條件,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做好課后評價,能很好的達到專業教學的目標,實現掌握專業技術目的。從而更好的培養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人員的培養。
關鍵詞:中職教育;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學;技能培養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內容的一體化,也是教師在知識、技能、教學能力上的一體化,同時,還包含教學場所的一體化。因此,“理實一體化”絕不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在形式上的簡單相加組合,而是從學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認知規律出發,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采取“教、學、做、考”四位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越性:
(1)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及評價模式,解決了分段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在知識上不連貫、不銜接等問題。特別是通過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既充分地利用了教學場地,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保證了學生能在學中求樂、在樂中求學。(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論知識科學地、有效地轉化到生動而有趣的實踐過程中。在實訓中加以驗證,使學生從實訓中得到感性認識,并將感性認識自覺地上升為理性認識,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整個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應把握的環節
(一)開發理實一體化校本教材。編寫理實一體化教材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基礎。教材是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和信息來源,沒有好的一體化教材就很難取得良好的一體化教學。目前尚未見到符合需要的一體化教材,各校可以依據自身情況,根據各自的師資、設備等情況,周密研討,有選擇地將部分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并編寫適合本校特色的實訓專業教學計劃。有條件的學校可將課程內容分解給多個教師先進行演練,然后確定合適的教學時間。根據調整后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以現有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為基礎進行必要的取舍與事例編寫校本教材,編寫時應注意按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和模塊化的教學進程的要求編排課程內容,以任務為驅動,教材應圍繞技能訓練,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技巧的培訓,理論知識應服從實踐教學的需要,要求理論淺顯易懂,簡潔明了,使教材成為實踐性、實用性教材。。例如我校在編寫《設施蔬菜生產技術》過程中和實施訓學計劃時,并沒有把理論教學課時和實訓教學課時簡單地相加,而是要綜合考慮教學方式、教材處理,設備數量、學生素質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計。“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訓穿插進行,如何將兩者有機融合,在教學實施中,其教學尺度難以把握,過多操作實物,又類似于工藝課或實驗課。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適時的穿插影視資料、投影、掛圖、板書、講述,教師的備課工作量大且必須較為周密的計劃與安排,否則教學尺度一旦把握不準,就難以達到一體教學的要求。
(三)測評方法。① 口試:教師提問學生口答。例如教師問培養基的配制原則?學生回答:第一,要滿足六大營養即水,碳源,氮源,無機鹽,營養因子,能源。 第二,對于特殊的菌要查文獻補充必需因子。② 筆試:教師發給學生提前打印好的試卷。例如測試之一:培養基的滅菌方法?學生答完試卷后,當堂交試卷,教師批閱后馬上講解。
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習處在一個真實互動的學習環境中,有助于促進學生獲得對一個知識領域的生成性理解,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對自我學習行動的反思。教師在這樣一個學習情境中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難點、問題以及失誤、挫折能及時地做出積極反應,幫助學生修正自我建構的路徑和方向。
(四)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的素質從總體上說,可以概括為身體機能、科學知識與技能、文化素質三個方面,這是每個人都具備的,而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個人素質的三個方面中,提高科學知識和技能素質,主要的社會工程就是學校教育、職業教育、家庭教育幾個方面。作為擔負職業教育的主體學校,如何真正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怎樣將培養“高分低能”的技工人員轉向塑造既有理論又有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素質的技工人才,可以說,理論實習一體化教學就是將素質教育真正從教育思想走向教育實踐的較好嘗試。過去某些學分較高的學生一到生產實踐中就一籌莫展,無所適從。幾年下來,還得走師父帶徒弟的老路,學校學習的東西不知道如何派上用場,生產單位不歡迎這樣的學生。而現在培養的學生在技能操作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去就能派上用場,在市場中很受歡迎。
參考文獻:
[1]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職業技術教育雜志,ISSN:1008-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