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冬梅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各種新理念、新思想深入人心,這些新理念為廣大教育者提供了教學改進的新的靈感與方法,美國的心理學家霍華德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廣大教育者進行教學方法改進提出了新思路,這是一種先進的理論,也為廣大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積極結合音樂教學實踐,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使音樂素質教育更好地開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學科特點;教學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論內涵
我們想要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就必須明確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與概念,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到音樂教學中。有專家研究成果是這樣闡述這一理論的:當個人遇到真正的難題或者是想創造出一些新產品、新事物時,所需要擁有的能力。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這種多元智能理論重視的是人的實踐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回答一些膚淺表面的問題,重視的實踐能力主要表現為工作能力、學習能力與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新產品也分為不同的種類,需要的智能類型也不同,這樣就會有多種智能類型也就是多元智能,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著的,多元智能也是發展著的,這就是一種發展的多元化智能理論,與實際生活學習緊密聯系,是一種全面的檢測智力的方法。既然是多元智能,那么就會表現出多種類型的智能,這些智能也能被分門別類,大致分為:音樂、語言、邏輯推理、空間和人際關系智能等等。音樂方面智能主要是對于音樂的認知把握程度的能力,并通過一些演唱、演奏的形式來表現出音樂,對音樂聲音有一種新感受與新感悟,對各種音樂要素較為敏感的程度,音樂家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樂智能;語言表達能力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字運用與表達能力,擅長與人交流、對語言較為敏感,對文字語言所表達的深層意思能夠很快領悟與理解;空間想象能力是指對于空間性的信息具有較好的知覺能力,對空間關系與三維立體的形式具有較為深刻的理解,空間想象力良好;邏輯推理能力主要是指運算與推理的能力,主要是對運算以及抽象關系的使用、理解能力十分強,擅長對抽象事物進行分析處理;人際關系智能主要是指和人交往的能力,感知他人情緒、信念與意志的能力,喜歡并擅長與他人的交往,人際交往能力強。由此看來,這種理論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中進行個性化學習,發展自己的特長,從而使自己健康全面發展。
二、高中音樂學科特點
音樂從古至今對人的影響總是與陶冶人的情操相聯系的,從古代開始就有了音樂藝術并在人的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人類心理輔導與健康思想情感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因而音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音樂教育屬于美育范疇,是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與特點,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下高中音樂學科的特點,然后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1.情感性
音樂其實是語言表達的另一種方式,音樂將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用文字音符創作成一首首的歌曲,準確、細膩地表達內心情感世界與主觀體驗,也是一種審美體驗。音樂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一種媒介,它將美好的情感通過音樂傳達出去,使學生感受到這種好的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陽光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音樂深層次分析,可以培養他們的鑒賞能力與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趣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感染性
音樂的魅力在于感染人,激起人的共鳴,給人以美的享受。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
還要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并讓他們進行展示,使學生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之中,用音樂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
3.創造性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創造性是非常明顯的,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性,讓他們通過一些音樂實踐活動提升音樂素養,進
行深層次的熏陶,以培養他們的音樂創造性。有些學生會不自然地哼唱一些小調,有時他們也會自己寫歌詞等等,這是他們創造性自然流露的表現,教師應對其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增強音樂創造性。
三、多元智能理論引導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
將這種先進教學理論引入高中音樂教學,需要從各個教學環節著手進行準備、工作,下面我們將從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方案的實施。
1.設計教學目標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提出的觀點看法:學校教育的宗旨是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確定適合自己智力特點的發展方向,以此來確定職業與愛好,根據這些我們可以得出教學目標也應該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師應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與音樂文化修養,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應以音樂課程為基本參照物,并體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發展音樂能力,設計教學目標時,還要考慮到其他各種因素,如學習者的年齡、心理性格特點與教育背景;教學目標的平衡性、層次性與全面性等等。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制定出總的目標,然后將目標分解為具體的小目標或是專題目標。
2.設計課堂教學計劃
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要首先確定一個大的目標主題,然后創建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案,提出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大的總目標提出可能出現的多種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成功解決好一個核心問題,同時要考慮到所有出現的可能性,列出來這些可能性,制定選擇合適的活動和方法,圍繞計劃方案開展教學活動并要分配好時間,最后完成教學目標計劃。
3.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情境
課堂課程要想上得好,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努力,創設出一個多元化、輕松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愿意在這個環境中進行學習,教師還要將課程內容與設置情境進行巧妙融合,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帶著興趣去學習,這樣學生的能力會有顯著提高。
4.開展和組織多元化的音樂專題學習
傳統音樂課堂講授下,主要是單純地講授音樂知識、訓練一些音樂技能。教師是音樂教學的主體,將音樂教育固定在了一種十分狹隘的范疇區域內,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音樂審美積極性有了下降,音樂體驗也被削弱了,音樂教學活動應該是知識與活動相結合的,因此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專題活動,讓學生在這種音樂專題學習中學到音樂知識、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曲藝專題音樂活動、浪漫音樂活動、街舞表演等的多元化活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與個性展現,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意識,實現素質教育目標。
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目標下,每位教育者都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模式,借鑒外國先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各環節的開展,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就必須明確多元智能理論的含義與內涵,分析出它的特點與具體類型,根據這些不同的類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然后結合高中音樂的學科特點,明確高中音樂課程講授應努力的方向,最后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從設計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計劃、教學情境和專題學習等方面制定多元化策略方案,積極努力地開展音樂課程的各項教學活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造性。
參考文獻:
[1]李甜甜.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探析[J].音樂時空,2015(03):167.
[2]張京江.多元智能理論引導下的高中音樂教學策略[J].才智,2015(06):39.
[3]周莉萍.高中音樂教學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