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彪
摘 要:講評課是現代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是為了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是為了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加以改進,促進專業性的提升。但是講評課一直以來都是重量而輕質,學生課后練習也會反映出較多的問題,和課上呈現出來的積極氛圍有較大的差別。以提高初中數學講評課的教學質量為主要目的,簡單談一下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和幾點建議,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典型和重視啟發為根本,切實完善講評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講評課;教學模式;主體性;交流
講評課主要是老師對近一段時間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一個詳細而系統的評價,一般是安排在考試之后,這樣學生考試的印象還比較深刻,在理解上能夠跟上老師的思路。雖然講評課保證了及時性,但是其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還有所欠缺。而且往往講評課就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老師講,學生聽的現象非常普遍。貌似一節課老師講了很多,但是真正對學生起作用的卻有限。如何讓學生暴露出問題,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并借講評課對癥下藥才是關鍵。
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所需
講評課不是老師的“個人秀”,所以不能由老師來決定需要講評的內容,而應該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安排課堂的重點內容。老師在設計講評課的內容時,除了根據學生本次的考試試卷分析之外,還要由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就比如說題目中要求學生求反函數與過定點的三角形有交點的范圍,這道題目,學生雖然做題結果體現得不錯,但是有可能是蒙的或者是通過別的方式做出來的,并不具有普遍性,而這類題目涉及內容很廣,包括分類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是考試熱點,在教學中會作為重中之重來講解。一般對于這個易錯點,老師都會很直接地講解一個條件是過定點,另一個邊界是反函數與三角形的切線的交點,不會讓學生自己思考是哪里出錯了,會讓學生不勞而獲。以學生為主體,就是由于思考的過程只有學生自己知道,由他們自己提出才是最好的。然后老師根據學生上交的講課意見來安排講課重點,并且對有特殊意義的題目加以詳細的講解。
這樣講課的重心就要放在學生的易錯題上,綜合考慮課堂的內容安排,要將學生的所需都反映到課堂內容上來。這些題目在課堂上講解之后,老師要及時安排練習題進行鞏固。而這些題目要和易錯題有相似性,或者是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拔高性,不能僅僅是單純的模仿,這樣容易讓學生“照著葫蘆畫瓢”,沒有很深的印象。
二、構建學生參與課堂,學生主導、老師輔助
初中數學的難度不是很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出現易錯題目是因為粗心,或是對某個知識點沒有理解清楚。而這種情況不會在每個人身上發生,所以一定有對某個題目理解得不錯的學生,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安排他們當小老師,給其他學生講解。老師也能從學生的講解中發現他的思維漏洞,幫助他提高。而且由學生主導講評課,老師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思維,而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也更容易實現。
另外,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將整個課堂分成幾個小部分,提高效率。或者將試卷分為幾個部分,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然后將自己的討論成果派一個代表上臺講出來,這樣大家的理解和記憶也會更深一些,例如,讓某組的學生解答試卷中三角板類試題的問題。在此期間,老師不是沒有事情可干,而是要監督學生的討論質量,及時解決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做好學生表現的記錄和完成情況。
總之,初中數學的講評課堂就是學生查缺補漏,老師糾正學生思維方式的課堂。教師一定要先讓學生思考,自我改錯,再根據這些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而且錯誤是汲取知識的最好通道,也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老師要通過高效講評課堂的構建,更好地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建立更加完善的體系,為學生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牟玉娟.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J].新一代:下半月,2014(05).
[2]廖圣河.論教師課程的社會學基礎[J].江西社會科學,2013(03).
[3]廖圣河.論教師課程的心理學基礎[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