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萍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是教學的重難點,目前初中聽力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模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分析了聽力教學中常見的教學難點,對初中英語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認知策略,處理好聽、說、讀、寫的關系,科學運用媒體資源促進初中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提出見解。
關鍵詞:認知策略;聽說結合;媒體資源;科學;訓練
聽是語言學習的最基本形式和技能。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聽力教學是教學的一項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將聽力教學作為一項重點教學內容加以重視,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方式,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一、聽力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層面主要表現
詞匯量小,常常跟不上教學內容的設置;學生本身發音不準,對于標準發音的聽力材料無法聽懂和理解;對英語單詞和短句的瞬間記憶能力較差,經常在聽力訓練過程中遺漏掉重要信息而導致對整個材料無法理解,這些問題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久而久之缺乏學習興趣,英語聽力越來越差,成績也不夠理想。
(二)教育大環境層面主要表現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背景下,英語聽力題目主要以問題的形式來完成,老師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將聽力教學重點放在答題上。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聽句子、答問題,缺少對整體材料的把握,忽視了對相關語境的理解訓練,學生無法實現交際,開不了口,自然聽不懂。通常做完題就意味著訓練結束。
(三)聽力設備及教材層面主要表現
多數學校設置了聽力教室,但是利用率并不高,成為一種擺設。多數教師仍舊用老套的錄音機設備播放聽力材料,錄音機設備通常出現雜音、卡帶等問題,讓本來基礎薄弱的學生更聽不懂材料內容,影響學生的信心,達不到訓練效果,也無法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提高聽力教學的策略
(一)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認知策略
英語聽力理解過程包含著一系列復雜的音、字、詞、義的分辨和意義的重新構建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習者建立、審視、判斷、更正他們的認知意識。教師應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分析,根據他們的記憶力、知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語言的感受力,興趣設計聽力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確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實現自我激勵,自我管理。
(二)處理好聽與說的關系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以聽帶說,以說促聽,聽說結合。(1)教給學生語音、語法的規則并有意識擴充學生的詞匯量。(2)教師教學過程中盡量用全英文教學,并靈活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將枯燥的滿堂灌模式變得豐富多彩。(3)搜尋地道的英式口語或者美式口語的視頻音頻材料給學生多聽,多看。(4)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類的電視節目,為學生營造一種語言氛圍。
(三)處理好聽與寫的關系
引導學生模仿標準的語音語調,對照改正自己的語音語調。可以從比較簡單的句子開始,先慢后快,有計劃,有安排,根據自己的聽力程度,找準起點。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步驟:(1)聽音模仿朗讀。跟著錄音來朗讀能夠把要聽的內容快速、準確、流暢地讀出來,然后比照自己和原音的差別,反復訓練。(2)音后復述。聽完錄音后口頭或書面復述,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度、聽力記憶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3)邊聽邊寫,以寫拉動聽,聽寫結合。限時性強,輸入量大的聽寫能充分調動與集中人的注意力。通過聽寫反應接受記憶所獲得的信息。因此,以寫拉動聽,聽和寫結合非常重要。
(四)恰當使用網絡媒體資源,調動學生聽力學習積極性
媒體資源中有大量豐富的英語教材,且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篩選,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想要靈活運用語言必須了解語言背景文化。因此鼓勵學生欣賞精彩英文電影、經典英文歌曲、繞口令練習、英語語音等業余愛好;利用媒體平臺有效調動學生聽力學習,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和實踐性。
綜上所述,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遵循由慢到快的規律,教師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由易到難,通過改善課堂模式,豐富教學資源,營造語言氛圍,普及語言文化等方式,引導和訓練學生的英語學習,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