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娟
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形態,它突破了傳統教學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具有表現能力強、靈活性好、短小精悍等特點。從微課的概念、特點,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現實意義以及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微課;課堂;高效
一、微課及其特點
微課作為“微”時代里應運而生的產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掀起了熱潮,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教與學活動的過程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教學資源。它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視頻。由此可以看出,微課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視頻。它具有時間短、容量小、內容精等特點。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運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其有積極的作用與意義。
1.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通常會看教師演示或者講解,也可以通過教材來獲取知識。但是這種學習效率通常比較低,比較難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或者自主探討的積極性。學生使用微課學習后,理解能力、領悟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在制作教學視頻的同時,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或者探討活動,讓學生進行學習探討,幾乎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所以,微課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2.分層教學,促進后進生
信息技術課,所面對的學生是多層次的。學生從小接觸的信息技術工具時間不同,所以,就造就了信息技術課堂學生的層次更具有多樣性與片面性。微課的引入,能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為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有了微課,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觀看不同層次或難度的教學視頻,也可以重復觀看,直到把知識掌握。而基礎相對比較好的學生就可以選擇高層次的、復雜的任務去完成,這樣同時也引導了學生正確地學習,所以,整個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3.減輕教師重復教學
通常每位信息技術教師都要同時教好幾個班,甚至是整個年級,課上經常要求教師進行演示,而演示又是教學中重復頻率非常高的。如何去自我減壓或者提高課堂效率又成為我們平時所探討的一個重大問題。微課的萌芽,就成了信息技術課的一種有效手段。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
信息技術課堂有多種課型:理論性知識課、實踐性知識課、作品制作評析課。不同課型對微課有不同的需求。通常,需要在課堂上直接使用微課的主要是實踐性知識課和作品制作課這些偏重實踐的課型。下面我談一談微課在這兩種課型上的應用:
1.實踐性知識課
這類課型如七年級《系統優化》《從因特網獲取信息》等,這種相關類型課型都需要學生主動地探究、動手去實踐,可以說實踐性非常強,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日常處理計算機的技巧。教師應該積極去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探究,但教師同時也要注意,并不是整堂課都需要用到微課。假如對每一個操作都使用微課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動力,以及失去學習的興趣,老師也容易陷入對微課教學的依賴。這種類型課題,微課應該有目的地發放,比如,對于課后或者拓展部分,就可以設置微課完全讓學生自主學習,讓不同層次學生自主選擇去學、去探索。
2.作品制作課
作品制作課在教材上如七年級“圖片的摳取與合成”“Flash動畫制作”等,都是一個學生構建知識、鞏固知識和提高知識的課型,同時能在作品制作中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收獲信心,得到贊許及肯定。這時候主角應該是學生自己,增加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時間,更能夠發揮學生的創作、創新精神。但是微課使用也要慎重,應該按需發放,內容也不能過于全面,而應該主要針對難點,或是一些有創意的確實能開拓學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導意義的。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學習模式,微課就是自主學習模式中的一種。微課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轉變,運用好微課可以服務課堂,助課堂高效,同時,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希望通過引進微課這種手段,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快樂高效,讓微課給信息技術課堂帶來春天。
參考文獻:
郭麗娟.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