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佛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推進,教育對人才培養素質的要求也越來也高,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不僅能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方式,其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及成長也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還能有效地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因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促進學生的未來成長有著積極作用。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詳細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社會實踐活動
在基礎教育理念下,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學內容也更貼近生活,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升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教學素材及案例,都取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所謂教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正是這樣一個道理。在這種大環境下,傳統的學校教育理念及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及模式,便是在如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中學階段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其在培養學生較高政治思想覺悟及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水平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由于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相對較為單調枯
燥,當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而亟須轉變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其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未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
積極作用。下文將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詳細探討。
一、豐富教學內容
初中思想品德課,其教學內容不應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應該更多地關注社會熱點,走進學生的現實生活,并重視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豐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將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及學生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
的問題融入課本知識中,使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更具時代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同時在知識點教學中融入現實生活問題,對于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著重要作用。如在進行“與人為善”這一課題教學時,教師將比較熱門的社會焦點問題“南京彭宇案”,有機地融入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并適時地引導學生,最后組織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加深了對“與人為善”這一理念的理解,學生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升了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積極性,理解了當前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感,其對于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著極大的阻礙作用。因而通過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融入現實生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對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二、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要想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教師還必須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由于思想品德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性,其知識內容與社會現實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僅僅借助課堂教學很難提升其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其在實踐中開闊
眼界、增加見識,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其對于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公民觀等也有著積極意義。
如教師在進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課時教學時,在結束理論知識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走入社區,認識當前主要的社會環境問題,也可以查看自己所在小區是否存在衛
生死角,如有則可以主動參與其清潔衛生工作,培養其熱愛勞動、保護生態環境的優秀品質,同時通過該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也能加深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了解,即社會在發展中還要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否則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對于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有著積極作用。
三、豐富教學方法
要想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還必須轉變以往單調的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因為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而這些是需要在特定的教學氛圍中,由學生體會感悟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如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及時政點評教學法等,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高效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促進其個體發展等。
綜上所述,教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熱情,高效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等,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加大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策略的相關研究有著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鄧權忠.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略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08):28-30.
[2]范雅萍.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12-15.
[3]高磊.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20-2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