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042-01
數學學科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傳統教學思想下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應試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強調學習課本知識,通過灌輸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個性,阻礙了學生的主動發展。近幾十年教學改革的浪潮,從先學后教,到以學定教,再到聚焦自主學習、教師引導,聚焦思維的深度,正一步步地逼近教學的核心問題。這與西方流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目前,“自主學習”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納,并正悄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影響著師生的精神面貌
一、倡導自主學習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認識是一種主動、積極而不斷建構的活動,發展是一個積極建構的過程,兒童要通過自己的活動,才能建構他們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維形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開創了學習理論的新領域,推動了教學理論的發展,并對形成新的教學模式起到了指導作用。
二、構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這種“自主學習”數學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是:1.課前預習。這里要求學生:(1)看懂、讀懂例題的圖文,能描述圖意和“學習伙伴”提示的內容;(2)弄清每個條件的含義,找出有效信息,去除無關信息;(3)畫圖幫助理解題意,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列式計算。2.課中檢查。先同桌相互說出解題思路(你是怎樣想的),促進有效預習。3.分組匯報、合作交流。在這里教師則退到后臺,指導學生探索的方向,指點學生探究的方法,只在關鍵處點撥、困難處引領,適時處介入,經歷探索活動的過程,享受成功的樂趣。4.精講點評。通過教師的精講和點評,以及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初步體驗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5.自主運用。通過有效、有度的練習,學用結合,當場自主練習,鞏固提高,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三、實施“自主學習”數學教學模式的條件
(一)教師要具有全新的教學觀
任何時候教師都要記住,不是在“教書”,而是在“育人”;不是去管理,而應“放縱”——欣賞學生、信任學生、放手學生,讓教育走一條自然生長的路。我們要樹立一種新的“教育信仰”:全面關照學生的成長需求。第一,教師首先面對的是學生,而不是知識。你不是在教學科,是在教孩子;第二,帶給孩子一生最大影響的,不是你教了什么,而是你是怎樣一個人以及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第三,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開的花,與最早開的一樣美麗。這就是“人學”的教育觀: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一切的教學藝術不在于教師的表演,而體現在如何點燃、調動、利用學生上。
(二)重視“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情境或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可以創設應用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數學問題;可以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可以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可以創設直觀性圖形情境,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以創設充滿懸念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可以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以創設已有知識的問題序列,引導學生自己獲取新知識的生長點。
(三)注重生活應用,讓學生樂于在生活中實踐數學
好的數學學習內容容易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價值。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幫助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實際生活出發,在數學和生活之間架起橋梁,教師提取生活中一些題材,讓學生聯系實際,學會解決問題。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真正有效的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創新精神,就必須重新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營造一種和諧、民主、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平時注重與學生溝通,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了解其認知規律和興趣點,與學生交朋友、能傾聽每個孩子的心聲,使課堂氣氛和諧民主,給學生創造創新的環境,使其具備創新的品質。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方案措施,遷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能在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中大膽發言、大膽實踐、大膽創新。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