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092-01
每當看到同學們日記里面“我好累!”“如籠中鳥”等感嘆,我就提醒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快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輕松快樂學語文。那么,怎樣讓學生輕松快樂學語文呢?近年來的語文教學,從教語文知識到教語文學習方法以及提供學習資源,是每位教師在新課標下成長的履歷。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我在教學中大膽實踐,設計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三方面經驗和感受。
一、情感投資,讓學生喜歡自己
想讓學生喜歡語文課,就必須讓他們喜歡語文老師。每接一屆新學生,開學前幾周我都特別注意儀容、儀表,如衣服穿得漂亮一點,臉上時刻保持親切的微笑,找適當的機會與他們談心,聊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參加他們的室外活動等等。以一個朋友的的身份加入他們中間,讓學生先喜歡上自己,為之后的語文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方法多樣,激發學習興趣
一是巧設導語
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只有讓學生在這種科學環境中去探索知識的奧秘,才能對學生的思維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彪m然導語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但總原則是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如:音樂渲染、謎語引入、設問質疑、設置懸念、往事引入等。
二是創設氛圍,課堂內快樂學習
創設氛圍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以讀激趣。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讀后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文中蘊涵的思想內容和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積累語文知識,促進語感能力的發展。當然,讀也要采取多種形式,比如除傳統的默讀、輕聲讀、分角色讀、同桌對讀外,還可讓學生站起來放開嗓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讀課文時活起來,讓課堂氣氛也活起來。
(二)以幽默激趣。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無疑會感到枯燥無味,就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作為教師,教學時要學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詮釋,讓學生在愉悅中獲得知識。在課堂上,教師適時地穿插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幽默故事、笑話,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兩得。
(三)以表演激趣。語文貼近生活,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學中通過表演也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對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課文尤其感興趣,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課文,讓學生充當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
三是真心鼓勵激發學生動機
真心鼓勵是外部誘因,語文老師要利用好兩個誘因:
(一)經常性獎勵。經常性獎勵可使學生盡力而為。實踐表明,小的經常的獎勵比大的但極少的獎勵更有誘因價值,經常作課堂提問,并努力發現和給予肯定性評價和適當表揚,即可使學生了解理解水平,又可因注意聽講而受到表揚,這些均可激起學生動機。
(二)使所有學生都有獲得獎勵可能性。只有使學生意識到,只要盡力而為就有機會獲得獎勵。教師要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樣學生獲得獎勵后都會盡自己最大努力超過以往成績。
人與人之間鼓勵和尊重是相互的,老師與學生也是這樣。讓學生在被關注和被信任中快樂學習、快樂生活。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學生自然愛你尊重你,你給學生快樂,學生不會獨自享受,一定會和你一起分享。
三、教出語言文字的魅力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的語言,我注重教會學生體驗、探究和感悟,及時引導學生與文本和作者對話。如:《孔乙己》是對孔乙己的同情、鄙視還是別有用意?《與朱元思書》一文,既然是作者給好朋友寫的書信,為什么不問候安康和工作情況,要描述富春江的山水美景呢?對《我的叔叔于勒》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怎樣理解?還有在討論朱自清父子親情至深時,還能提出怎樣的看法等等。如此對話是開放的,可以超越文本、超越課堂、超越時代。對話是思維的碰撞,常有心靈溝通和情感共鳴,因而對話又是創生的。這意味著語文教學對于師生而言,永遠充滿出乎意料的魅力,一種源于師生思想的魅力,它召喚師生創造力和智慧的涌動和勃發,使師生的潛能在富于挑戰與激勵的教學情境中不斷釋放。因此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和人格的自信,成為快樂的語文學習者和愛好者,并與其他學生共同享受語文的快樂。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