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娟
摘 要:新課改后,雖然初中政治教學不斷改革創新,但仍然存在很多不科學的教學方式。尤其是一些教齡較長的老教師跟不上時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仍然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實行“灌輸式”教育,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以及積極性,就此問題進行剖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優化教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方法途徑
根據目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現狀,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首先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說,老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麻木被動,缺少對知識的思考和對課堂的參與,教師“教學—背誦—默寫”三點一線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等等。這些都是自主學習模式過程中應該解決的問題。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很多初中政治老師因為應試教育的壓力以及長久的教學習慣,往往會認為初中政治教學的重點是學生的背誦,因此,很多政治老師會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行背誦。這看似是一種“自主學習”,實則是一種極其被動低效的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從課前預習開始抓起。
很多初中生并沒有提前預習政治課程的習慣,往往只是在課堂上跟隨著老師的教學步驟走。這樣的學習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也讓學生忽略了課前對難點重點的預習和把握。所以說,作為初中政治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老師應該在一節課下課前,布置學生下一節課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預習。或者是在上課前,老師不要一上課就開始講課,而是給學生留出幾分鐘預習以及相互討論的時間,很多時候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點,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幫助就解決。如果學生討論之后還不能解決的難點,學生會在課上老師講解的時候,有意識地重點聽講。這也在預習過程中,鍛煉了學生自主預習、自主探索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好習慣。
二、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認為學生處于接受知識的被動地位,實則不是。在初中政治教學中,老師應該明確把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地位。試想,如果學生總是根據老師講什么就接受什么,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辨析過程,就會導致很難將知識做到真正的吸收消化。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初中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所以說,作為初中政治老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多讓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說,在上課時,對于一個問題的答案生成,老師不要總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在哪里,而是讓學生先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將學生分成在人數上相等、在實力上相當的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對問題的討論都要得出各個小組集體討論的綜合結果,老師作為評委,對每個小組的綜合結果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由以往的“傳道者”變成了教學的“引導者”,當學生遇到通過合作學習也不能解決的問題時,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授業解惑”,這樣的過程才能更好地詮釋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先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解決的好習慣。這也在長此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培養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也能夠為初中政治課堂創建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作為老師,在課堂上,更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問題加以重視,有時候很多學生會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并不是考試重點的問題,因此,老師就不予以解答,這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所以,作為初中政治老師,還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鼓勵學生多思考。
三、培養學生自主總結的能力
作為初中老師,在有了“自主預習”和“自主探究”的良好引導和鋪墊之后,也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課后自主反思總結能力的培養。一節課如果沒有學生的自主反思總結過程,那么無疑是一節“虎頭蛇尾”的課堂。作為初中政治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教學后的自主反思能力。很多初中政治老師會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復習回顧學習過的知識點,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和政治知識難度的加大,學生對政治教學的反思不能總依靠老師的帶領,更多的是需要自己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反思總結。作為老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一些自我反思總結的時間,不要把一節課塞得滿滿的。作為學生,也要有意識地督促自己進行總結,可以同桌兩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在一節課結束的時候,互相考查,查漏補缺。只有這樣才能夠將自主學習貫徹于“自主預習,自主實踐,自主總結”的每一個步驟。
初中政治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廣大初中政治老師對學生的觀察以及對課程的分析。作為老師,在政治課堂中不僅要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更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將自主學習模式貫徹到“自主預習,自主實踐,自主總結”的每一步。
參考文獻:
張慶娟,淺析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政治課堂中的運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