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杰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從學生生活出發實施課堂教學的一種行為,真正詮釋了教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
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策略是基于數學學科的特點而決定的。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將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生動化,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那么,如何有效地實施生活化的高中數學教學呢?
一、創設情境引入生活
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并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將生活中的內容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促進數學概念的生活化。例如,在學習函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報刊推銷員賣報紙的實例,讓學生列出表格來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這時教師再引進函數,課堂學習思路就比較明顯了。
二、引發學生思考生活問題
高中數學知識邏輯思維性比較強,學生很難進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的時候應該將生活實際引入其中,培養學生思考數學知識的能力,并在思考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思維方法。例如,在學習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思考路燈與地面、旗桿與地面的關系,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來解釋直線與平面平行這一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在數學應用中回歸生活
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其表現形式是數學語言、方法及思維,數學知識作為一種靜態存在,學生很容易將其忘記。為了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想去說明和解決問題,教師要在數學應用中引導學生回歸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為。例如,在學習隨機事件概率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某人用儲蓄卡忘記了后面三位密碼,隨機按下三位數字號碼,正好按對的概率是多少”這一問題,學生通過對這一生活問題的思考,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分析解答,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和語言來解答,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策略是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要結合課堂實際和生活實際,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生活問題,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