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雯
摘 ?要:對于使用主客觀評價參數來評價紙質噴墨印刷品質量的參數和使用方法,前人只是進行概述或僅針對某些參數在論述,至今仍沒有系統的評價體系。所以,建立一個較全面的紙質噴墨印刷品質量分析與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關鍵詞:噴墨印刷;評價體系;評價參數
一、背景與意義
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電腦外圍設備的應用也逐漸被帶動,輸出設備逐漸推廣到普通用戶,從早期的針式打印機、熱敏打印機,到現在的高品質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等,種類繁多。在各類打印設備中,目前最受市場推崇的應屬噴墨打印機。它能以較低的成本,印刷出生動色彩鮮明的圖表、標簽、賀卡、海報以至照片級的攝影圖片,其出色的表現令人嘆為觀止。隨著技術的發展,不僅印刷分辨率不斷提高,印刷速度也越來越快,由于打印效果逼近昂貴的激光打印,而價格卻一降再降,使得噴墨打印機的銷售有了驚人的增長率。在印刷專業領域,噴墨打印技術亦因其無版、無壓、采用數字原稿、系統工作穩定、承印物廣泛,且易實現色彩管理和數字化等特點,被日益廣泛地應用于數碼打樣及各類印刷品的制作。紙質作為噴墨印刷中較為廣泛使用的承印物,其噴墨印刷品的質量評價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噴墨印刷圖像亦是圖文復制的結果,其質量取決于原稿、材料、設備、成像和軟件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針對噴墨印刷紙質承印介質而言,紙張的白度印刷色彩質量有很大程度的影響,一般來講紙張的白度越高,得到的噴墨印品的質量就越為鮮艷;另外,不同類型的紙張,其表面粗糙程度和涂布處理的水平各有差異,因此不同紙張的吸墨性能各不相同,從而造成印品的網點擴大程度各不相同,階調層次相對于原稿產生較大誤差,不能準確的再現原稿色彩信息。盡管目前已有先進的色彩管理技術對噴墨印刷機的噴墨輸出進行控制,但實際得到的印品與原稿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階調層次或顏色均勻性的差異,而現階段國內并沒有相關統一的標準或評價體系對這種評價紙質噴墨印刷品質量的好壞進行判斷的方法。
在數字原稿的頁面描述、排版和RIP解釋過程中,圖形和文字具有矢量屬性至關重要,但是,圖文一旦轉印到紙質表面,便無需區分對象的點陣和矢量描述特征,因此,可以認為紙質噴墨印刷品質量評價等價于紙質承印物上噴墨印刷圖像質量評價。噴墨印刷品質量評價就是評定印刷圖像與原稿圖像的差異。測量是評價的基礎,而評價則是心理或物理指標與測量數據比較的結果,為此質量評價需要建立比較基準或衡量指標。然而,目前我國在復印品圖像檢測方面有GB/T10073-1996《靜電復印品圖像質量評價方法》,而在噴墨打印圖像質量客觀評價方面,國內外尚未提出專門的評價標準,本研究針對上述闡述的噴墨印品的的影響因素常造成的質量缺陷,提出以網點擴大、實地密度、色度、階調反差為基礎的紙質噴墨印刷品的評價體系,并進行實踐實施。
二、現今國內外研究現狀
2001年9月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聯合制定并正式發布了ISO/IEC 13660標準,這是迄今為止首個國際性的圖像質量客觀評價標準。主要適用范圍是辦公設備,用于指導硬拷貝輸出結果的圖像質量屬性如何測量,并在此基礎上評價二值單色文本和具有圖形屬性的矢量圖像輸出質量。
在國外噴墨印刷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方面,Klaman.M等人對數碼噴墨打印機的色彩再現能力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得出紙張表面平滑度可以影響噴墨打印機輸出色彩的范圍,同時研究得出網點擴大是影響噴墨打印色彩再現的主要因素;Stefan等人對影響噴墨打樣色彩一致性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研究,并提出質量管理的控制方法;德國的Kretschmer等專家,針對噴墨印刷所使用的標準測試版,提出相關草案;Zeise等人針對噴墨質量控制及評價應用提出了基于圖像表觀質量的測試評價標準,并進行相應的開發研究工作,得到一定研究成果。雖然上述研究都取得的相應的研究成果,但對紙質噴墨印刷質量的評價標準或體系的研究仍不夠深入,后續的研究仍待繼續。
在國內本領域的研究方面,畢明珠等對于噴墨輸出圖像質量評估進行了研究,他們對噴墨印刷品圖像質量屬性進行了總結與歸納,并建立了以色差、色域、纖維對墨水的毛細管現象、互滲、點的質量、線的質量、文本質量、有效分辨率、底灰、色塊質量、背景外部污痕、條紋質量、圖像耐久性為基本要素的噴墨打印圖像質量評價體系,為快速、客觀、數量化分析噴墨打印圖像質量提供了借鑒;張云龍等人根據相關研究提出了噴墨印刷用紙的進本參數指標;陳建文等人分析了彩色噴墨印刷用紙的特性要求,分析了影響彩色噴墨印刷效果的主要因素;張霞等人對噴墨印刷質量的控制基本原理以及控制方法做了系統闡述;王欽雯等對噴墨打樣標準化實施所使用的設備耗材及規范進行研究,從承印物色彩、光澤度、實地密度、階調層次等方面對噴墨印刷參數進行了概述。
對于使用主客觀評價參數來評價紙質噴墨印刷品質量的參數和使用方法,前人只是進行概述或僅針對某些參數在論述,至今仍沒有系統的評價體系。所以,建立一個較全面的紙質噴墨印刷品質量分析與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