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芹
摘 ?要:我國建筑業逐漸出現技工日益缺乏的苗頭,現有建筑技工在數量和質量上均處于不足狀態,企業和工人自身的培訓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大量技工由未曾接受過系統培訓的農民工轉變而來。因此,重視建筑類職業學校作用,加強建筑技工規模系統培養,有利于為建筑施工一線積蓄后備力量,提高建筑業工人整體技能水平,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全產。
關鍵詞:建筑業;技工;短缺;培養
一、建筑行業一線用工情況分析
(一)建筑工人數量益顯短缺,對工人持證上崗的要求降
低。建筑行業具有流動性強、高處室外作業多、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特性,目前中國建筑業還停留在勞動力密集、體力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較少的行業,建筑工人大都在環境惡劣、加班時間長、不簽勞動合同、不繳社會保險的條件下工作。因此,真正有能力且具一技之長的智力型大中專畢業生人大多不愿意在建筑生產一線工作,城鎮居民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也不愿意選擇此行業,所以從事建筑施工一線的從業門檻比較低,從業人員多數是農民工,他們主要來源于貧困、偏僻地區,文化程度低、沒有技能、年齡老化。據我們在工地的調研來看,一般施工項目很難招攬年輕工人,即使招來也難以留下,即便是來源于貧困、偏僻地區的農民工也不愿長期在建筑業務工,一旦對城市熟悉下來、找到機會就會跳槽 ,使建筑業用工短缺日益明顯。
根據國家職業分類大典,技術工從事施工現場的工作涉及建筑領域的職業工種有100多個,如土木工程建筑、設備安裝、機械施工、建筑制品、市政施工、養護及污水處理、古建筑修建、城市園林、城市勘察、測繪、房屋維修等。在實際建筑施工中,砌筑工,抹灰工、鋼筋工、混凝土工等工種約占一線作業人員60%以上,再加上油漆工、木工、架子工、防水工四個工種,總計占一線作業人員的80%左右。但目前建筑業施工一線工人,除特殊工種如防水、電焊工、電工、架子工等國家有強制要求外,通過培訓持證的上崗率較低。建筑企業為留住農民工,對持證上崗的要求不得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降低要求,與國家住建部要求的持證上崗率要達到100%有較大差距,即使已經取得了上崗證和技能等級證的農民工,其實際培訓的內容和效果與培訓目標也未完全一致。
(二)建筑工人質量難以提高,培訓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在建筑企業的競爭過程中,高素質、高技術施工工人的引進難度往往比資金、技術、設備的引進難度都要大。從人才結構來看,建筑業技能人才呈金字塔形,即高技能人才少,初、中級技工數量不多,大部分是未經系統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他們大多學歷水平不高,掌握技能單一,往往“放下鋤頭,拿起瓦刀”,直接進入施工一線作業。建筑施工一線工人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就業情況具有臨時性、季節性、流動性;二是年齡跨度大,以壯年為主,18歲左右到60歲左右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從學歷層次上看,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為主體[1]。據筆者的一次抽樣調查,1000個建筑工人中,初中及以下學歷者有
83.9%,平均年齡為38歲,最大年齡有61歲,最小者僅16歲。
目前企業和工人的培訓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高[2]。一方面,建筑工人干一天活拿一天錢,工人一旦停工就沒有收入來源,因此雖然知道培訓對自己有益但出于生存考慮也不愿意浪費工作時間,即使把培訓放到晚上,由于白天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工人對培訓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很多建筑工人也都把從事建筑業當成無奈之舉,年輕者只是把此工作作為暫時過渡,年長者覺得已無培訓必要。另一方面,建筑企業對施工一線工人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人員流動性大,隨意性強,建筑企業對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沒有直接激勵也不敢激勵,一些企業存在著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對職工重使用輕培訓。許多企業擔心自己出資培訓好的技工會與企業討價還價索要待遇,認為與其把錢用來培訓工人,還不如開高價吸引技術工人,這就使得技術工人越少越搶手,工人越搶手,企業就越不敢培訓工人,而越不培訓,技工越少,質量越低,形成惡性循環怪圈。
二、對策探討:發揮建筑職業學校作用,加強青年建筑技工系統培養
目前我國高職以上層次的建筑類院校,主要培養建筑施工技術及管理人才,培養建筑一線技工的主要力量則是各建筑類中等職業學校,但是這樣的學校屈指可數,其每年培養建筑技工的數量有限,建筑施工一線大量的技工主要由未曾接受過系統培訓的農民工轉變而來,還有大量工人停留在普工層次。隨著建筑施工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先進技術和工藝設備將大量采用,施工項目對工人技術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企業需大量地在生產與管理第一線既受過中、高等教育,又能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的實用型技工人才。因此,發揮建筑職業院校作用,加強青年建筑技工規模系統培養,對為建筑施工一線積蓄后備力量,提高建筑業工人整體技能水平,保障工程質量和安全全產具有重要作用與意義。
(一)建筑類職業學校要有戰略發展意識。首先,要做到知已知彼,辦學之前和辦學過程中審視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對外有敏捷的市場知覺,密切關注建筑用工市場供給變化、及時根據已有的專業設置和辦學條件強化優勢或創造新的特色;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外宣傳,積極參加權威評估并努力獲得評估機構和社會的認可,為學校創造品牌打下基礎。對內,對自身條件加以正確分析評估,使學校的物質條件和無形資源,如辦學水平和知名度、師資、專業特色等做到均衡配置不失偏頗,不盲目不顧自身條件一哄而上開辦所謂的高收益熱門專業或培訓項目,保證良好的辦學基礎條件,學校所具有的儀器、圖書、教師等各項指標都能達到規定標準。
(二)建筑類職業院??啥嗤緩秸衅浮⑴囵B教師。首先學校根據所設專業,減少從高校畢業生中直接引進教師的數量,從行業中聘請有志于教育事業的行業精英為專、兼職教師;二是從高校畢業生中選拔一批有志于從事職業教育的學生,經過一定的培訓后充實到教師隊伍;三是聘請有思想有實踐的教育專家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顧問。四是和企業合作,聘請企業內長期從事企業內訓工作的培訓師到學校講課,組織學生到員工培訓實力雄厚的企業進行實踐操作培訓。
(三)建筑類職業院校教學必須注重實踐性。職業院校學生往往其學習基礎不牢,中學階段學業成績不良,不愛死背理論,但喜愛動手操作,學習的自信心不夠。根據這些特點,學校不能夠以對待普通高校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轉而教育技、職校學生,也不能盲目照搬其他普通高校和高職的教學計劃、大綱,不加選擇地使用教材,而應按本校學員的具體要求按需施教。在教學內容的難度上,使所教的技能或知識具有可接受性,還要有能夠容納一定數量學員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確保每個學員有足夠的實習實訓時間和師資、設備。
參考文獻:
[1] 陳貴業.建筑業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研究一一以南寧市為例.中國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2
[2] 尚宇梅.用人力資本理論分析我國建筑業技工短缺的原因.集團經濟研究[J].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