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
摘 要:對于我國的教育事業而言,課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渠道,盡管現在出現了多媒體和互聯網等多種遠程教學渠道,但是無論是教學一方還是學習一方,都希望更多的是在教室中面對面傳授知識的方法,原因在于,可以通過課堂進行有效互動,落實學習的有效性。首先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相關問題提出了合理策略,為我國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提高策略
我國的教育正處在不斷改革的階段,為的就是能夠培養更加全面的人才,小學的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語文課堂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它的有效性能夠直接影響到語文的學習水平,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模式還存在著很多弊端,所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刻不容緩。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新時期下的課標要求,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語言知識上,還應該注意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才是最關鍵的。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老師總是教授一些學生不能夠理解的復雜概念,卻忽略了教育過程中的內涵和人文特征,重點放到了學生的朗讀和背誦,對于文章的理解老師并不十分關心。對于復雜結構的文章學生并不能體會內在含義,長時間就會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老師對于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在一些大方向上出現教育的偏差,再加上老師總是從自己的理解方向出發,沒有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沒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總是抱著一概而論的教學心理,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對于優等生和學困生沒有做到區別對待,沒有給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間。題目過難,就會使上課的氣氛緊張,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題目過簡,就會活躍課堂氛圍,但是這種活躍對學生沒有任何好處,虛度了學生的上課時間,最終導致老師和學生不能進行融洽的溝通和交流,經常會出現學生由于對老師產生的懼怕心理而逃學的情況,甚至會對學生在童年時造成心理陰影。上述的這些問題都在或多或少地制約著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也嚴重制約著我國的小學教學水平。
二、新時期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策略
1.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已經成為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現階段很多小學教室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此來提高整體課堂的教學水平,但是老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弊端,不能過分地使用這種方式,比如,在語文課堂中老師講到了《女媧補天》這一課,由于學生對于圖片的理解能力要超過文字,通過視頻還能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信息接收渠道,但是一節課下來,只有視頻而沒有文字,顯然會過分地增加課堂的活躍度,學生沒有把所學內容放在心上,而是只想到看視頻的樂趣,從某個角度上講,也是降低了學習效率。
2.合理地分配教學內容,適度地增加其趣味性
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問題,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提問,讓學生提前進入上課的狀態,同時還能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程度,很多好的問題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適當地穿插音樂和美術,讓其感染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主動性。
3.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著,小學生之間都會存在諸多方面的差異,老師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論,時刻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在情感上和學生達成一致,與學生成為朋友關系。在課堂上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觀察,比如,發現有的學生好動,并影響到其他的學生,就應該及時制止,這樣能夠保障周圍學生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不要去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情,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尊心自然也容易受到傷害,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分寸。
4.優化教學內容,培養文學思維
課堂的實踐往往比較有限,對于一篇文章而言,完全深入的講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老師抓住文章的重點,并把一定的理解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來理解知識。語文課堂的本質其實是要讓學生學會閱讀文章,能夠透過文章來了解作者賦予其的深刻內涵和情感,雖然這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求較高,但是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語文情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總之,就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老師用心去鉆研。結合新時期的教育背景,加強教學內容和師生關系的改進,這樣才能整體地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快樂地接受所教授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毛康寧.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有效性提高策略探討[J].鴨綠江:下半月,2014(12):106.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