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能達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二是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合作氛圍;三是給足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提高合作學習效率;四是培養學生交流反思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分組學習;數學教學;應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數學概念、結論的學習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還要提倡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币虼?,教師就要改變以往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授課方式,通過多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目前,我們主要通過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達到這一目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趨于理性、富有實效呢?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組建小組,奠定基礎
合作學習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解決方法的活動。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必須激發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主動探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從而能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合作交流的樂趣。因此,組建合作小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首先,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組建合作小組,應根據全班學生實際水平,盡可能使每個小組都有不同水平的學生,并安排好他們的座位,能夠有利于合作交流。一般采用4人一組的模式,這樣一方面合作方式方便迅速,只要兩人一轉便可組成;另一方面,每組學生學習水平不同,可達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每一小組選出小組組長,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有條不紊地展開交流合作,每個學生都可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也可傾聽他人的觀點、想法,認真思考分析幫助糾正、補充別人的想法。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既是講述者,又是評判者。教師在此過程中應重視巡視指導,對各組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啟發引導,指導討論,調控活動的節奏,使合作交流順利進行。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能夠采用小組學習的模式展開。如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及關鍵或疑難問題,以及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導、規律的揭示等。在學習小數乘法法則時,以前常用一些學生熟知的實例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去認識理解問題,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但是從總體來看,學生參與面比較少。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存在問題很多。而通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我發現許多學困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并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且很多想法和觀點被小組認可。由此可見,這種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能夠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其次,進行小組比賽,充分調動并激發每個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每一堂課的后階段,學生往往疲勞、精力不足,學習效率有所下降。為了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思維,我們就可設計一些有趣的小組比賽,比賽可分為筆答、口答等形式??诖穑芍该鹘M同一號的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搶答,按答題的對錯、快慢計分;筆答,教師可設計若干道題,讓各組學生同時練習,按正確率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計分。最后算出每個學生和各小組總分進行評比,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小組比賽中得到提高和鍛煉。
二、巧設問題,營造氛圍
我們的教學過程就是完成各項教學目標和任務,培養發展學生的各種技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教材的重難點,結合本班學生實際,設計一些與學生學習生活有聯系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進而提高他們探究的積極性。問題本著“問題難度大于個人能力,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設計問題,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我們可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所提出的問題不要過于簡單,學生一看就會,學生很容易完成,這樣雖然使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是久而久之,學生就容易形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提出的問題也不要過難,使學生難以得到正確的結論,這樣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的發展。由此可見,問題設計的難度要準確把握,既不要太簡單,一看就會,也不要太難,使學生找不到邊。設計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合作、交流得出合理的結論,使他們使勁一跳能夠摸得著,感受真切。
三、給足時間,合理引導,注重效益
要想合作有效,合作學習時就必須留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這樣,學生對合作的問題才能有深層次的理解認識,合作過程中才能不斷將自己的思維與同伴交流。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拼一拼、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等實踐活動,探究、合作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進而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此期間,教師巡視指導,根據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當啟發引導,個別指導,但不能越俎代庖,進行包辦。我們應給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由他們自己通過合作學習得出相應結論。調控學生合作探究的節奏,也不要因為探究的時間太長而影響整個教學的順利完成,使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切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南旭輝.提高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甘肅教育,2009(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