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惠

摘 要:翻轉課堂是這一時期新型混合學習模式的代表。設計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課前知識傳授和課堂知識內化時間的顛倒安排,實現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的高度融合,突破以往混合學習的局限,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的的不足。本文以《教育原理》課程為例,詳細闡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應用過程,并給予對比分析測評,從而構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以問題為核心、以任務為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應用
本文為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15JK1013);安康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g07226)階段性研究成果
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解讀
隨著信息網絡和傳媒的普及,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學習主體的自我覺醒,課堂教學不再是師生間單一的“教與學”關系,更多的是主體間平等的對話與互動,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無法滿足學生的“教育需要”。“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創生的高效課堂教學。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組織教學材料、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并完成作業。翻轉課堂的實質就是利用教育技術和活動學習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傳統的在課堂聽轉變為在課下觀看視頻學習,而在課堂上,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
2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結構的顛倒安排,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本研究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課堂內外學習環境創設為主,構建了“以問題為核心、以任務為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高校課程的有效整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在任務驅動下,對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突破傳統課堂局限、重構教學結構、體現教學新理念的優勢。該模式研究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課前及課中兩部分,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視頻的錄制、網絡自學、協作學習、個性化指導、教學評價等環節,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教育專業的應用進行研究,研究環節設計包括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主要環節,突出學生課前的個性化學習及教師課中輔助引導協助學習的過程。教學模式設計構想如下圖: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分析
為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付諸實踐,檢驗其應用效果,筆者以安康學院2014級小學教育專業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其中文科1班為實驗班,文科2班為對照班,針對《教育原理》課程,開展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研究檢驗翻轉課堂模式在實踐中的運行情況。作為正在從事小學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確定小學教育專業任務驅動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整體框架,將總體教學目標細化為單元子目標,再將單元目標轉化為可執行、易操作、利于評價的子任務提供給學生,通過子任務的完成,回歸到對應的單元目標,最終實現總體教學目標,具體實踐應用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4 課前準備階段
1.資源準備:教師根據細化的教學內容和任務,給學生搭建支撐學習材料資源庫。其呈現的形式以多媒體課件、文字和視音頻材料等為主,內容包括基本學習內容和輔助開放式的學習資源,基本教學內容由教師制作,而輔助開放式學習資源則更多為學生提供途徑,供學生自主發掘。
2.人員準備:為使學生完成“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總體教學目標,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將學生每五人為一組劃分為十組,并遴選出組長,負責小組的總體任務實施并將實施情況,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學習活動以小組形式展開,組長統領,組員分工協作,極大的增進了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小組協助完成的任務作為期末課程考核的平時成績依據,為小組成員記錄分數。
3.途徑準備:采用校園遠程教學交互系統及 QQ、微信平臺,使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課下教學實踐的順利實施。如在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任課教師將制作的基礎支撐學習材料,放入公共平臺上,并通過學生實際需求,隨時開始遠程視頻授課,缺席的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回放自主補習。而在進行某一話題交流討論時等,選擇學生使用較多的QQ及微信,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引導、輔助和啟發,遇到的具體問題則需課上分析解決。
5 課中學習階段
針對學生自主學習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答疑和評價。課中學習的主要形式有三類:1.每組學生自主推選發言人,在教師設定的主題下進行發言交流。2.課前學習材料的推薦展示,學生將自己小組找到的材料在班級中進行分享交流。3.問答交流,以學生提問,教師或學生自由回答為主要模式,針對共同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實踐中遇到的典型問題,教師進行解答,并根據小組的任務進展和完成質量實時評價。互優勢互補,共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6 課后反饋階段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變成了學習生學習的主要推動者,課后階段是教師調整教學內容,關注教學效果,并及時反饋的重要階段。因此,在課后階段,教師應需要及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同時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來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學習水平。同時,及時的評價反饋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或調整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推動學生高效學習的發生。
7 總結與反思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育原理》課程中的展開,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檢驗,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增強,對教育問題的思考能夠從以往的死背書本到思辨、分析,并在小組協作過程中鍛煉了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但應注意的是該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也會受到多媒體教學設施、學生智力水平差異、課程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其優勢,并可嘗試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