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云 尹恒 薛立強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等研究方法,對“互聯網+”背景下中國武術的傳播與發展進行研究。“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媒體成為了信息化時代的最強音,推動了中國武術傳播與發展的新常態。建議:中國武術的主要傳播與發展途徑在“新”與“舊”之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建立中國武術交流論壇,建設中國武術遠程網絡教育以及建造更專業的中國武術網站。
關鍵詞:中國武術 傳播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1-0017-03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中國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忠實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一直以來從未停止傳播的腳步。而且,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國武術的傳播正面臨著來自新媒體的挑戰。所以,研究“互聯網+”背景下的中國武術傳播問題,探究“互聯網+”對中國武術傳播的影響,讓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武術在“互聯網+”傳播中成為一個不斷流動、演化著的生命過程,這將關乎到中國武術今后的繁榮發展,也是當下中國武術傳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互聯網+”與中國武術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成為了信息化時代的最強音,推動了傳統農行業發展的新常態。“我們需要持續以‘互聯網+為驅動,鼓勵產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惠及社會民生,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還解釋說:“‘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的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他希望這種生態戰略能夠被國家采納,成為國家戰略。”我們可以看出“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Ⅲ。“互聯網不再是一個工具,而是作用于傳統產業升級過程中的主體,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和日新月異無疑是全球傳媒界最引人注目的變革。“互聯網+”早已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無論是百度、淘寶、京東,還是支付寶、微信、世紀佳緣等,都融合到各個傳統行業,衍生出新的價值。互聯網+傳統的廣告成就了百度,互聯網+傳統集市成就了淘寶,互聯網+傳統百貨賣場成就了京東,互聯網+傳統銀行加上成就了支付寶,互聯網+傳統的安保服務成就了360,互聯網+傳統的紅娘成就了世紀佳緣,互聯網+傳統交通成就了快的滴滴。“互聯網+”中的“+”,是指傳統的各行各業。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國武術的發展,從傳統的“身傳口授”的師徒傳承,再到網絡信息化的無界限傳播,中國武術正在邁向一片嶄新的天地。互聯網不僅是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傳播方式,而且改變著中國武術傳播生態環境,包括文化環境、產業環境和受眾環境。“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經常性的報道能夠形成人們討論和關注的話題,從而占據人們心目中的一席之地,反之,報道少則很難引起人們的注意”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學習、交流和認識的傳播生態環境,讓更多的人在了解中國武術上多了一種選擇的方式。我們可以把“網絡作為一種傳播武術的手段和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互聯網對傳播信息、新聞的迅速快捷,在第一時間為全世界武術愛好者提供全球武術動態”。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國武術的發展,將拓展中國武術的傳播渠道和方式,擴展傳播容量,提升傳播質量,擴大傳播覆蓋面,增強傳播力和影響力,為中國武術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提供科學推力。
2“互聯網+”背景下中國武術的傳播與發展的路徑分析
2.1建立中國武術交流論壇
互聯網時代的一大特點就是人人都可以互相交流,人人都可稱為“自媒體”。自媒體是指“基于電子化和現代化為傳播措施,以個人為服務對象,以提供具有公開性或私密性信息的生產、共享、傳播、積累為目的的傳播者,其具有自主化、平民化、私人化和普及化的性質”。自媒體包括博客、微博、播客、論壇、即時通訊等。“媒體的自主性、個性化、移動性、互動性、智能性成為了當下傳播的新標準,融入了互聯網基因的傳媒形態,在自身品牌價值與媒體公信力的優勢之上,將呈現出‘互聯網+中時代媒體嶄新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論壇優點在于平民化、個性化,低門檻、操作快捷,交互性強、傳播迅速等特點,正好符合了中國武術的大眾化、全民化、從而對中國武術進行廣泛傳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武術論壇指“在網絡上人們以武術為討論的主題的一種即時的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是人們獲取武術信息、發布武術信息、參與武術討論、娛樂身心、資源共享的網上家園,網友們可以在此自由進行結交朋友、交流思想和發表信息等活動”口。經調查顯示,我們在目前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上可以檢索出約31,800,000個符合武術論壇的查詢結果,包括中華武術論壇、中國武網、中國武術交流論壇、中國散打網、太極拳法論壇、少林拳論壇、武術兵械論壇等等,在這些論壇中涉及武術賽事、武術技術以及武術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武術愛好者可以在論壇里自由言論個人的觀點,他們之間還可以發帖子互相交流,互相評論。交互式傳播是互聯網為中國武術傳播提供的最突出特點。中國武術傳統的傳播方式通常是單向線性傳播,人們無法隨時隨地進行武術信息的互動交流。而武術新媒體傳播既可以是單向傳播、也可以是雙向甚至多向傳播。人們通過武術論壇、人與人之間利用個性化的手段實現武術信息互動,通過論壇、微博客、網絡電話等工具實時傳授武功、表達觀點等各種互動。可以說,已經沒有單一的受眾,人人都有說話,收發信息的機會和權利。但是,武術論壇的開放性、自由性等特點對中國武術的傳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首先,中國武術網絡論壇中信息量的泛濫。論壇中信息量過大,導致人們想要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比較麻煩,費時費力。其次,中國武術論壇缺乏理智性。論壇的虛擬性等特點,論壇成了人們在互相交流時,由于對武術的認識、觀點的不同,而造成互相之間謾罵,肆意宣泄的場所,詆毀了武術論壇的名譽,失去了論壇所應發揮的功能。第三,武術論壇的權威性還有待提高。endprint
2.2建設中國武術以網絡遠程教育
互聯網的新型時代,網絡遠程教育也成為了中國武術傳播的主要方式。“遠程教育是指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主要采用互聯網手段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網絡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媒體傳播媒介流行起來。網絡教育廣播的知識內容、便捷的獲得渠道,使得單位時間內個體所能接觸的信息量和知識的儲備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必然性的引發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的轉變。例如,中國武術以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師徒傳承式的教育、學校武術教育等,大大了限制了教育傳播的形式、地點、內容,以及導致了許多沒有和中國武術有聯系的武術愛好者獲得學習武術的機會。中國武術教育的保守、單一、狹隘的傳播方式阻礙了中國武術的傳承和發展。“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空間、時間、邊界和現有媒體的限制,使得各種形式的武術信息能夠以圖片、動畫、文字、聲音、影像的方式,借助于互聯網的優勢做到持久、即時、海量、全方位、多側面、深層次地在全世界傳遞,避免了傳遞過程中信息的丟失、遺漏和誤傳”網絡遠程教育打破常規,是現代化教育的產物。還有學者提出“21世紀以來中國遠程教育理論創新花圃中的‘一枝紅杏”,網絡遠程教育將開啟了中國武術傳播全面變革的新篇章。
網絡遠程教育作為一種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條件下而產生的新型教育方式,它充分運用了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及通信技術等,為中國武術的傳播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武術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武術教育與學習負擔。網絡遠程教育對于中國武術傳播與發展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武術資源,武術教育資源可以借助于網絡擺脫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使武術教育被更多的武術愛好者所接受,也讓優秀的武術教師為更多的武術人服務;二是武術傳播自主化,遠程教育應用于武術傳播,可以讓任何接觸互聯網的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主動的武術學習;三是學習形式的交互性,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不清楚,或者是沒有學會的地方,學習者都可以通過反復播放的方式來解決,還可以借助于網絡是實現全方位交流。目前,通過網絡學習武術的人越來越多,加之于政府加大了網絡學習推廣力度,武術在互聯網建立自己的網絡課堂,通過聲音、圖像等為受眾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環境,對于武術愛好者武術理論知識的增加,促進武術的多元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3建造中國武術專業網站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中國武術傳播方式也越來越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中國武術也應該借助新媒體來成就中國武術文化建設和傳播的新夢想。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網站的建設也是方興未艾。今天的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中國武術,并利用網絡學習中國武術文化和技術。我們必須了解人們的需求,為中國武術文化交流和傳播發展提供可靠的平臺。到目前為止,國內武術網站建設主要分為文化傳播類、交流類、資訊類、學術類、服務類、經濟類幾種類型。其中國家級網站有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中國武術和國際武術聯合會等;以行政區域命名的網站有北京武術網、上海武術網、河北省體育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浙江省體育局武術協會、大連武術協會、溫縣武術協會等;高校武術網站有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系等;以個人或組織名義開辦的網站有環球李小龍截拳道網、太極禪網站等;中英文版網站有全球功夫網、龍影在線甄子丹影迷俱樂部網站等。
對于中國武術網站的建設,另一個重要領域是視頻播客。在優酷、愛奇藝、搜狐、騰訊與愛奇藝視頻網站中,各大門戶、搜索網站的視頻資源形成了網絡視頻的強強對話。而視頻網站中關于武術的視頻是魚目混雜,但這其中不乏權威的視頻“國家地理一武術大觀”、“中國武術段位制教程系列”等,可是仍然充斥著大量的民間個人、組織參差不齊的視頻。盡管網站的建立給武術傳播帶來了資源的海量性、形式的多樣性、信息的時效性、內容的互動性、數據的儲存性等多種優勢,仍然不可忽略其中存在的巨大問題“武術資料重復多,實質性資料少,武術視頻缺乏質和量”“網站框架齊全但缺乏內容,多媒體和反饋使用不夠,外文版本不多,議程設置不夠,信息過于龐雜,缺少‘把關,結構和設計不夠簡潔”等。隨著網站之間互動性的加強,網絡謠言的風生水起,江湖習氣在互相的交流中開始彌漫,弄虛作假、違規經營、抹黑對方、抬高自己、掩飾過失混淆是非等風氣盛行,這似乎成為網站中中國武術傳播不得不面對的一種現象。
3總結
“假如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那么它絕對是一個能迅速給你樹碑立傳的契機”。科技進步推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中國武術的發展,互聯網不斷影響著中國武術的生存環境和傳播環境。互聯網為中國武術的發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為中國武術傳播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因此,中國武術與互聯網的融合,才能共同創造具有開放、多元、共享、平民化等為內核的中國武術,才能使中國武術在傳播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強,使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態”由于中國武術的豐盈而變得更有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