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濤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受新課改的影響,意識到了學生綜合能力、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體會到了人才全面發展的必要性,開始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實踐的舞臺,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基于此背景,本文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學生合作、實踐四方面展開,探索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培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學生自主性 培養
初中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學符號、邏輯推理、幾何圖形等的學科,不僅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部分,還是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促進學生完善判斷機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借助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推動學生主人翁意識的建立,促進學生自主性的養成。但是,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關于學生自主性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空白,限制了學生的進步,亟待教師填補。因此,筆者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學生合作、實踐展開教學探索,以期拋磚引玉。
一、圍繞學習興趣展開一一喚起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力量,推動學生不斷進步,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教師教學時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借助興趣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盡融入課堂,汲取知識的營養,獲得學科的魅力。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興趣的重要作用,使得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學習的動力,耽誤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教學,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課下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圖形類學習內容較為感興趣,認為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展示著別樣的魅力,值得去探索其背后的奧義。在學習華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進行詳細的講授,以幫助學生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相關概念,使學生能夠在圖形中找到全等三角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全等三角形的動畫視頻,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全等三角形的特點。學生通過動畫視頻,知道了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稱為全等形,掌握了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的探索規律,能夠迅速指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關系,樹立了抽象的圖形觀念。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教學,消除了學生對數學刻板、枯燥的印象,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喚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圍繞問題情境展開一一培養學生思考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更好地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感官知覺,讓學生獲得視覺、聽覺、思維等的沖擊,幫助學生開動腦筋,促進學生的進步。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問題設置不合理、問題冗雜等現象,影響了學生的判斷,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學得不償失。因此,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例如,在學習華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隨機事件的概率》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隨機事件的定義,培養學生的生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展開了對話,部分如下:
師:看我手中的一元硬幣,有正反兩個面,現在我把它拋到空中,仔細想一想,你認為哪個面會朝上?
生:有可能是正面、有可能是硬幣反面。
師:某班組織班級乒乓球賽,其中一組打到了10:10的結果,你能確定哪一位會贏嗎?
生:不能,二者目前比分相同。
師:這些事件都有什么共同點?
生:這些事件都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
師:那么我們身邊,有沒有此類事件呢?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
師:隨機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下面跟隨教師想一想,哪一些是隨機事件?
1.蘋果熟了從樹上落下
2.警察叔叔射擊中靶
3.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
學生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逐漸理解了隨機事件的定義,知道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意義,形成了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習慣。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課堂所學知識,提高了數學能力。
三、圍繞學生合作展開一一增強學生溝通意識
合作,不僅是時代發展的主題,還是人們生活的指導。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合作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溝通,形成合理的學習機制。
例如,在學習華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樣本與總體》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總體、個體、樣本、樣本容量等概念,知道抽樣調查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組,組織學生對家庭半年的用電量進行數據匯總與分析,讓學生依據半年的電表度數,分析預測下個月的電量度數。學生一聽說是合作調查,都顯得很高興,紛紛表示想要大顯身手一番,展示自己的實力。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對于存在爭議的地方,沒有采取大吵大鬧的方式,而是結合課本知識,爭取以理服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溝通習慣,促進了任務的順利完成,掌握了《樣本與總體》這部分知識。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合作展開教學,拉近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合作中逐漸完善了溝通機制。
四、圍繞學生實踐展開一一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應用,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教學目光由學生的理論指導上拓展到學生的學習實踐上,齊頭并進,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華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結合課本知識,為學生設計了部分練習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中部分如下:
某公司為職工安排住宿,考慮若是每間房間住7個人,有6個人無法安排,若是每間房間住8個人,則有一間只住4個人,房間有剩余。現求該公司職工有多少人?
某足球比賽規定: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其中一支足球隊參加了12場比賽,共得22分,已知這支球隊只輸了2場,那么這支球隊勝幾場?平幾場?
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了指導,組織學生先列出題中的條件,找出相對應的數量關系,分析解題思路,探索解題步驟。學生依據筆者的指導,很快就找了解題的竅門,又快又好地完成了練習,提高了數學實踐的能力。這樣,筆者通過圍繞學生實踐展開教學,促進了學生動手,使學生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意識到了數學應用的重要性,提升了數學應用水平。
總之,本文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情境、學生合作、實踐展開了教學探索,改善了學生學習的現狀,緩解了學生自主與教師教學之間的矛盾,促進了學生自主性的形成,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了可靠的教學經驗。但是,同時也應看到學生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教師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為學生創設更優質的進步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愛國.初中數學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方式方法與策略的探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4(01):36-37.
[2]朱偉.芻議如何讓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真正走入初中數學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4):122-123.
[3]周國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學習[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24):26.
[4]王長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