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梅
摘要:教學有沒有效益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而是指學生學得好不好有效的課堂教學要集中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那么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有效。本文從更新教學理念,創設學習情境,構建和諧關系,使用導學提綱,改革評價制度五個方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 小學生
新課程改革中對課堂教學的追求就是低耗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現象。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創建高效課堂呢?
一、更新教學理念,增強學生信心
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師要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作指導,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意識、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的人才。教師還要分層教學,設計的問題有梯度,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問題可答,有機會參加課堂活動,幫助后進生找回自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有所提高,從而構建高效的英語新課堂。
二、創設學習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1、教學活動設計要豐富多彩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努力創沒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精心設計一些對話、表演、猜謎、游戲、競賽等使學生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反復操練語言。但要注意課前先把各種細節考慮好,合理安排各項課堂教學,活動要有規則有要求,進行時要有序。
2、運用直觀教學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實物、教具、表情、動作、簡筆畫、圖片、照片、身邊的人和事等將不容易理解的內容變為看得見、容易掌握的內容,化繁為簡,來幫助學生理解,省時省力,小學生為難情緒小,樂于學習。
3、引入競爭機制
培養競爭意識,增加學習的動力,激發并保持學生強烈持久的學習欲望,以適應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提綱探究知識點,“以兵帶兵”。然后各小組展示,樹立競爭意識,由每個小組的學生通過輪流回答、搶答、互相問答等“以兵練兵”的方式總結知識點,遺漏的老師適當補充。根據小組的表現每堂課評出3個優秀小組各積1分,教師做記載,把分加在這些組內學生的下次考試卷分數里。評價方式的改革,激勵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高漲,全班同學表現好,進步多,效率高。
4、多接觸數學學習環境
課后讓學生參加奧賽俱樂部來提升能力,提高計算能力。在業余時間多看一些數學報刊、書籍等。學生們既愿意看和聽,又從中獲得知識,并且接觸數學環境,從而有助于學好數學。
三、構建和諧關系,激發學習熱情
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以平等的心態與學生對話,會使學生敞開心扉,消除對立情緒,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如果站在學生的立場,便會理解孩子們的難處,對學生悉心呵護,這樣增進與學生的感情。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他就對這門課感興趣,老師怎么要求學生就怎么做,學習效果能不好嗎?如果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也會找你訴說,尋求你的幫助。這樣,你就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有助于有效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以真誠教育和影響他們,通過真心的努力,使教師成為他們學習上的好老師,生活中的好朋友,使學生通過情感距離的接近而喜歡老師,努力學習,提高效率。
四、使用導學提綱,減少學習壓力
首先是使用導學提綱提前布置預習內容。學生依據教師發的提綱,自己預習每單元的重點,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生課前預習效果好了,課堂展示就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節省時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其次是主動實踐教學。如:立體幾何圖形三視圖的授課以及練習中,老師準備立體小方塊便于在學習時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比如,三俯瞰的上視圖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拼圖形得到。這樣既增加課堂趣味性,也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再如,在相向而行的奧數問題中,我么可以將題目中的數字相遇后原速前進,到達對方出發地點后立即返回,途中第二次相遇,老師可以讓學生先演示這個過程,完全準確地理解題目涵義,再進行解答。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并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學以致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知識的同時,還學會與人交流,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改革評價制度,及時總結和反思
我們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課堂上評價應以激勵為主,對于他們即使是很小的進步也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從而讓他們產生積極情感,促使他們的變消極為主動,同時下雪數學作業評語也是教師情感一種體現,其中不僅包含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滿意或不認可,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的評價應該發自內心且充滿創新,具有真情實感,應多樣化和切合實際。評語中所包含的情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激勵性的作業批語具有魔力,學生會有一種愉悅的感受,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改善教學效果。同時還要及時總結和反思,在每節講完課后,教師都需要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反思本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反思自己的行為、判斷、方法、策略以及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通過教師的自我覺察來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通過教學活動,把課堂上高效的經驗、低效的原因、需補充的知識、應鍛煉的思維、教學的改進等寫下來,這是一線教師的寶貴材料,能幫助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少走彎路,并成為下次備課的必要依據,把無效和低效的教學環節去掉,增加高效的教學環節,也便于與其他教師探討、交流和改進,使課堂效率不斷提高。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要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用導學提綱節省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總結和反思,關注學生,關注課堂,才能實現最好的課堂效果,才能真正實現低耗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湯曉紅.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法”初探[J].新課程(上).2013 (11)
[2]何英.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2010 (02)
[3]張文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J].寧夏教育科研,2014,03:53. 54
[4]劉志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5,03:230-232.
[5]劉力.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J]新課程(小學),2014,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