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劍
摘要:教育部門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不僅是為了豐富教育內容,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歷史課程作為九年義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對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育改革中,明顯忽略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多次改革后其歷史課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其發展。本文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解決的對策,進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學 問題 對策
歷史教學匯聚了中外幾千年的精髓,對于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因社會背景與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中學對于歷史教學均未重視,甚至當成副科對待,造成了現今初中歷史教學千奇百怪的現狀[I]。本文將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式,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進程。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歷史課未得到重視
因我國社會背景與傳統教育的影響,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均未重視歷史課在教育中的地位,將歷史課作為教學中的“副科”,只為及格而在考前囫圇吞棗的背書,沒有系統的學習歷史知識。相對初中而言,高中歷史課程的地位明顯更為重要,是高中教學尤其是文科教學中的重要一部分,將其作為“主科”,而初中歷史課程作為高中歷史學習的基石,理應受到重視。據相關調研表明,許多教育部門的官方工作人員曾公開聲明初中教學中可刪除歷史課程,甚為不尊重歷史課程[2]。
(二)教師專業水平較低
目前,學習與研究歷史的大學生其數量逐年降低,以至于初中階段專業性較強的歷史教師變得極為緊缺,很多學校為了緩解歷史教師的人才缺口,會對非專業的其他課程的老師進行調配,忽略教師自身是否具備歷史教學所需的基本專業水平,使得該類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明顯力不從心,未能將專業化、系統化的歷史理論知識完整且全面的教授于學生,并在面對學生提問時予以模糊的回答,誤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3]。此外,初中歷史教材更偏向于開放性與思想性,很多重要的知識點予以圖片顯示,為學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但因初中歷史教師專業水平的局限性,未能開發學生學習歷史課程時的潛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在歷史課程的興趣與發展。
(三)歷史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斷更新,但初中歷史教學還處于背書考試的階段。歷史課所講的內容本身已經是過去時,與學生身處的完全是不同的兩個時代,如不能開放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教學中開放性的想象曾經的時代,只讓學生對重點知識死記硬背,不僅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程的魅力,還會讓學生產生對歷史課程的抵觸心理,無法體會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歷史文化,出現學習領域的空白點[4]。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解決對策
(一)平衡初中歷史課程在中考制度中分數占比
歷史作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體現,如忽視歷史課程在初中教學中的重要性,難免會影響學生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而要想要從根源提升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對歷史課程關注度,必須平衡中考中各個科目其分數的占比,不能因分數區分出各科課程的主次地位,違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政策。
(二)改變傳統教育思想,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需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認真學習并創新教學模式,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靈活的將先進思想與理念融入教學中,杜絕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同時,教師要首先打破對歷史課程傳統印象,重視歷史課程的重要性,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教育教學責任,將歷史課程完整且科學的教授于學生。
(三)改變歷史教學模式單一性
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與過去式的歷史內容,教師需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進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下,進行圖片、視頻等教學內容的搜集,融合自身的見解利用多媒體形式展現出來,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的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提供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5]。如在課后讓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專題演講,將自己對于課程的感悟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此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教師可開放性結合互聯網進行歷史教學,增加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好奇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求知,讓學生樂于投身其中。
(四)開展歷史紀念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每一個在歷史中記錄的日子都對人類文明與變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學校可在節假日或相應的歷史紀念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切身的體會與感受我們民族的文明與歷史變換的滄桑。如參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歷史專題片、開展歷史主題演講等。利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感知歷史的魅力,使學生通過歷史的熏陶得以明志,為建設祖國添磚加瓦。
結論:
總之,歷史作為初中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以及國家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面對如今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對歷史課不夠重視、歷史教師水平較低以及歷史課程教學具有單一性等問題,是新課程教育改革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為了初中學生對人類歷史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我們要平衡歷史學科在中考制度中的分數占比,提高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水平,并創新歷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認真領會新課程改革所傳達的精神,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予以反省與解決,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學習空間,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與效率,為其未來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曉龍.淺談初中歷史課中材料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一一以中國古代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24):37.
[2]金雨杉,劉芳.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4(08):132-133.
[3]姜軼平,初中歷史教學中憂患意識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才智,2014(12):121.
[4]湯春芳,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名師在線.2015(06):92-93.
[5]王桂云.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2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