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宇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行業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個教育界更加注重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而小學美術教育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動手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來說具有推動性作用。筆者在本文當中從下述幾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有效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動手能力 培養策略
小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名畫欣賞外,更多的是自己動手實踐因為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只是對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東西感興趣,那么教師就需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盡可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且在欣賞評述的基礎上,引出造型表現課程,這樣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獲取親身感受,并將一些美術理念運用到實踐當中,就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美術專業知識,加深對美術理念的認知。那么,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需要教師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多元化的方式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一)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有待完善
小學美術課程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美術的教學引導對于開發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引導中可能已經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策略,但是這種完全憑借經驗開展教學的手段,不利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甚至會計學生失去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應該給予小學美術學科高度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模式,為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條件。
(二)小學美術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小學美術課堂上,老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老師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選擇對于學生的學習成就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老師教學模式選擇的合理性與否,將會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的取得。許多老師仍然受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在教學引導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學經驗來開展,老師很少去主動關心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導致許多教學方法的應用,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疑惑。最后,單一化的教學理念,更是給予學生過少的實踐機會,許多老師只是為了教學而開展教學,導致教材內容的選擇設計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由于學生缺少實踐學習的機會,學生很難實現學以致用。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首先就必須要充分激發出學生們美術學習的興趣,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具體來說,在小學美術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應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制作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結合教材當中的圖畫,來講解給學生聽,以此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蛘呶覀円部梢猿浞纸柚斍跋冗M的網絡,進而搜集更多生動有趣的素材展示給同學們。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定時定期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去參觀學習,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與此同時,我們在展示作品的時候,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選擇一些生動有趣、構思新穎,并且能夠讓學生感到眼前一亮的作品來進行展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借助實驗,繼而向同學們展示兩種色彩在混合之后,竟然能夠神奇地產生第三種色彩的現象。如此神奇的現象,必然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進而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驗證混合不同的色彩所產生的不同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想要在美術教學中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就應提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生動手能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必須客觀全面的考慮諸多的因素,其中涵蓋了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學習思維方式、教學內容等因素,從而創設出適合于學生審美情趣、藝術認知能力的良好的教學情境。小學美術手工制作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在教學《皮影戲》一課時,可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傳統的皮影戲視頻,并由教師講述一個皮影戲故事,讓學生依據故事內容、情景、人物,去制作相應的皮影戲人偶的道具。學生通過這一教學情境激發起自身的想象與思考。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利用教師所提供的透明膠片來制作皮影戲人偶的道具。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能夠較好的提升自我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通過自身的想象,創造性的制作出一些新穎獨特的皮影戲人偶的道具,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三)加強美術作品的欣賞力度
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教學,并以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選擇一些真正有意義的美術作品,來供同學們欣賞。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僅是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操作當中,因此,我們就必須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而使得學生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所在。隨著新課程改革,美術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及有效目標的達成。用語言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創作當中,通過欣賞教學的方式,不僅激發出了學生動手創作的興趣,而且還能夠極大地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四)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探究
自主探究學習法是一種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創新式教學方法,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分析、探索的過程,提高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并調動學習積極性,掌握自主探究式美術學習方法,為之后更加專業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并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有助于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而且美術課的自主探究活動免不了要動手嘗試,那么,學生在實際的動手中,就會發現不同的嘗試會產生豐富多彩的效果,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更多地嘗試。同時,自主探究學習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教學《拼貼添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繪畫與拼貼畫的不同效果,進而了解拼貼畫的美感體現;并使學生通過自由體驗拼貼畫的剪、撕、粘、貼等技法,感受拼貼畫的樂趣;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嘗試不同手法的結合所產生的效果,以便于幫助學生在探索嘗試中體驗到發現新奇事物的快樂,來不斷提升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合理運用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而不是故步自封,阻礙學習進步。所以,自主探索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探索中提升動手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培養多方面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老師應該結合學生學習現狀,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給予學生適時的教學引導,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利利.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2]朱秀菲.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4).
[3]馮海東.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