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摘要:班級管理作為初中階段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質量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而班主任在初中階段的班級管理中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及思想健康。而現在隨著新課改的進行,班主任的課堂管理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現階段初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 班級管理 有效策略
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管理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更是各項班級管理政策的實施者。因此,班主任應該首先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加強自己的育人觀、教育觀以及管理觀等領域的建設。同時加強包括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管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在班級管理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另外,初中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學生普遍自制力較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因此,作為初中的班主任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班級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加強班級管理工作,促進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
一、現階段初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
初中階段學生最主要的問題是,學生普遍處于叛逆期,心智發育等還較為不成熟,很多事情的處理上容易一時沖動,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同時叛逆期也是青春期,他們充滿了活力而不愿意受到拘束,開始逐漸在心理上要求獨立,這都給班級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的難度。
在學習方面,初中階段的知識相對于小學階段更加的困難,同時學生還沒有養成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不容易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在經過一兩次的失利之后就會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課下更是不會去復習和鞏固知識,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另外,學生因為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集體生活的考驗,在集體榮譽感方面和自制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集體榮譽感的缺失使得學生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于集體活動興趣缺乏甚至非常反感,阻礙班級各項活動的開展。而自制力不足使得學生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班級發展中來。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需要班主任來進行監督和指導,這都給班級管理帶來了很多的阻礙。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
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就需要班級里組織起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能夠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進而明白團隊合作的優勢。例如,安排學生在班級內開展兩人三腳比賽、抱團游戲等增強學生協作能力的小游戲。在游戲中學生通過相互配合,培養同學之間的信任以及默契,進而上升到對于班集體的認可,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教學。針對具體的學習任務,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并給每一組的成員分配一定的任務來準備,同時安排各組內成員進行相應的分工和合作,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達到與上述小游戲同樣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班集體
良好的初中班級管理需要班主任做到既能使班級處于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之中,同時還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在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同時也不能因為任何原因對學生有所偏袒。而采用更加民主的方式,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們推選出自己認為合適的班干部人選。班干部人員不固定,以半年為期限重新選擇,使得每一個同學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經過這樣的選舉活動,每個學生尤其是班干部都會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出強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學習方面也是一樣,班主任可以指定相關策略,指定每個科目的學習尖子作為本門科目的“帶頭人”。由帶頭人負責本班該科目的學習效果,同時帶頭人也隨著成績的進步不斷變化。這樣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增強了班級的集體凝聚力,提高班級學習水平。
(三)適當的引入競爭機制
之前提到的都是學生之間的合作,而班主任想要更好地在班級中開展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那么就必須在學生合作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學生學習和班級活動重能夠互相監督,互相評比,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自律能力。競爭機制包括班級與其他班級的競爭,學生個人與其他個人的競爭兩個方面。班級之間的競爭,班主任可以通過在班級活動上進行說明,例如告訴學生本班級在整個年級中的優勢,校領導和各任課教師對于班級的期望等等。同時,對于在班級和個人競爭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及時的給與獎勵和榮譽,對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加強學生對班級活動的參與度也會有不小的幫助。
班主任在開展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合理分析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切實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班級管理策略,同時加強對于學生合作和競爭機制的培養,使得學生既能互相幫助,又能互相激勵,不斷加強班級管理的水平,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20.
[2]張含,孟偉偉.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