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連志
摘要:加強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的培養,也能夠進一步拓展其語言理解、邏輯思維能力。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結合各階段教學培養需求的不同,以及學生認知發展特點來選擇更科學、適合的教學策略方法,探討了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并且提出有效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教學 教學策略
1、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應用題教學很少聯系實際生活
在探究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發現應用題教學往往很少聯系實際生活,這導致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難度提升,不利于提高應用題教學水平。再者,因為學生缺少自制力、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化等,所以學生難以有效地理解和解答應用題,這個問題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
1.2 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
隨著提出和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綜合能力的體現。然而,縱觀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而言,教學的教學思想理念沒有發生根本性和徹底性的改變、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難以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比較低等,而應用題教學需要教師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而事實上上述的現象卻不利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順利開展。
2、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2.1 教師要重視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
結合多年應用題教學經驗來看,絕大部分學生之所以覺得應用題難,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審題是解決應用題的基礎,如果學生在審題環節出了偏差,如看漏一個條件或者理解錯一個條件,那么學生的應用題計算結果就會發生錯誤。部分學生將自身的此類錯誤歸結為“粗心”并不會認真對待,殊不知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一味地放縱此類粗心,學生的應用題解決能力就會停滯不前。為此,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學會如何進行應用題審題,并逐步掌握不同類型應用題的不同審題技巧。只有如此,學生的粗心現象才能夠逐漸消失,應用題解題正確率才會逐漸提升,自身的應用題學習自信也才可以更上一層樓。例如,筆者在帶領班級學生學習和“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的綜合型應用題時候,為了幫助班級學生能夠逐步掌握審題技巧,采用了如下的教學策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首先給學生出了一道具有陷阱的相關問題:有一個圓錐,底面半徑3cm,高6cm,現在把它放入一個圓柱形水缸中,水缸高12cm,底面半徑4cm,清問原本圓柱水缸內高度為11cm的水面會上升到多少厘米?部分學生一看此題目,不審題,就會直接進行面積計算,從而因忽視原本水缸高度只有12cm的條件,在學生發生錯誤,被指出錯誤之后,學生就會逐漸意識到審題的重要性,自然筆者的教學目的就能夠達成。
2.2 運用多樣化形式呈現應用題
雖然現在很多教師都重視起了應用題內容的靈活變換,但大多都未改變傳統那種純文字化的表述模式,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對此,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積極性,教師應注重多媒體、教具等各類呈現形式的靈活運用,通過情境圖、漫畫等內容在應用題教學中的恰當引進,來為學生多樣化的呈現應用題內容,讓學生在觀察、欣賞表格與圖畫過程中,營造出良好學習氛圍,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應用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全方位發展。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來為學生呈現應用題內容,將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信息呈現的更加生動、直觀,這樣學生不僅更容易接受,全面適應其思維發展特點與需求,也能夠使得教育教學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促進授課質量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3 加強學生解題思路優化訓練
在應用題解決過程中,很多學生之所以難以計算出正確結果,一般原因都是未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做出準確把握,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特點,采用更科學有效的策略方法,加強學生解題思路的培養。在實際解題中,教師要先指導學生對題意做出準確把握,對各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做出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找到問題的正確解答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普遍較低,所以,在剛接觸應用題時,很多學生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為了能夠幫助廣大小學生擺脫這種情況,教師就要通過簡略圖等新穎多樣的形式來為學生呈現應用題文字,以此來鍛煉、提升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例如,在講解“學校養了13只黑兔,6只白兔,如果讓黑兔和白兔一一對應,那么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呢?”這道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快速理解、掌握題意,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將黑兔、白兔一一對應畫出來,然后再對該用加法還是減法進行分析探究,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熱情、應用題分析解答效率的全面提升,也能夠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4 教師要善于設計生活化的應用題以供學生進行學習
數學學科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善于發揮出數學學科的這一特征并進行教學,只有如此,學生才會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親切,自然自身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欲望就可以獲得進一步的增長,為此,在實際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出數學問題并將之設計成應用題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通過此類問題的解決,會逐漸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由此,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就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自身的應用題解題能力自然可以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例如,筆者在帶領班級學生學習和“概率”相關的內容時候,為了有效提升學生解決相關知識應用題的能力,給學生呈現了如下的生活型問題:詢問學生,如果我們班級現在由三十名學生可以獲得獎品,但是需要通過投票的形式決定,其中奇數號學生可以投1票,偶數號學生可以投兩票,請問對大家公平嗎?學生對此類問題表現出十足的興趣,并十分愿意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此應用題的解決,最終通過這一題目的學習之后,學生就會有意識捕捉生活中的相關現象,如抽獎,大轉盤等。由此,整體應用題教學效果就會得到保證。
2.5 讓學生帶著探究意識,進行應用題的學習
讓學生帶著探究的醫院,參與到整個數學的學習中,由其參與的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探究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行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正是培養他們探究精神和行為的大好實際。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首先要表現出來,這樣他們才能夠盡快的掌握相關知識,盡快的熟悉解題的整個思維框架。教師的授課過程也不能只是簡單灌輸,而是多提問,多啟發和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去發現一些解題的方向。教師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的探究學習行為,在班級當中總會有少數的幾個同學對數學特別喜歡,特別喜歡鉆研,這樣的學生可以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樹立典范,號召其他同學學習。探究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思路方法等通過調動和應用來加深印象。這也符合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基本理念,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實際上也是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重復調用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種復習,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重新的激發。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來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現狀,調動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興趣、確保應用題教學的生活化、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從而實現理想的應用題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李錄琴.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42-43.
[2]徐菁,許志安.新舊課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比較研究[D].碩士畢業論文,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