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東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對于我國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應該以培養高中生的綜合素養為重點。高中體育是整個高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無論是在教育觀念,還是在教學模式上,都應該落實新課改精神,對其進行必要的創新與改革。本文分析了高中體育教育中的不足之處,針對其中的問題,重點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以期為高中體育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體育 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提出之后,我國的教育目標調整為全面的素質教育,而學生的身體素質直接關乎著今后的人生發展方向。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學校和家長開始將關注度向體育課程傾斜,希望孩子在學好文化課程的基礎上,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礎。但傳統高中體育的教學模式仍是按部就班的灌輸教學,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所以體育老師需要打破常規,積極開展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創新。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中體育教學的長期發展。
一、傳統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學與文化課學習的沖突
高中時期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智力發展水平高,生理水平也在發育的高峰期。因此,平衡好文化課的學習和體育教學一直是體育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一方面,高中生面臨著較大的學業壓力,面對升學需求,大部分學生將精力充分投入到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忽視了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往往存在著“重智輕體”的思想觀念,很難充分安排和配合體育教學的時間,導致體育教學工作受阻。
2、課程項目配置不合理
體育項目是體育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基礎。因此,科學合理地配置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是體育教學模式的必要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完全按照體育項目的配置安排教學,一些學生熱衷的項目往往容易成規模,易于進行訓練,但一些冷門項目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參與度大打折扣,進而影響體育教學效果。
3、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不足
很多體育教師錯誤地認為體育課程是一門訓練課程,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應由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師負責。但是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同步發展才是體育教學的重點,尤其是關于體育精神的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積極影響,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強調項目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體育教學的良好發展。
二、創新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途徑
1、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要想創新高中體育的教學模式,首要任務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要有一個正確的教學思想,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合理化的安排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綜合性的人才為準則,進而促進高中生過的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真實意義,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生知識的完整性以及個人基本的能力需要。秉承著“立德樹人”的基本教育理念,貫徹落實相應的教學任務。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將“育德”和“育體”相互結合,這是新形式對于高中體育教學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一些群體性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起到一個領導者的作用,帶領學生一起來完成相應的體育活動。例如在接力或者是拔河比賽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十人一個小組,分組完成體育項目。通過合理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增強對體育課的興趣
2、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要通過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手段,將體育知識傳授給學生,同其他學科相比較,體育課更應該將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踐行其中的競爭和團隊協作的內容,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尤其是在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課程可以變成一種多層次的教學方式,課內與課外結合在一起,利用網絡等全新的技術手段,來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例如在籃球運動之前,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在教室內進行初步的動作講解,播放一些比賽的視頻或者是圖片。這樣可以保障學生對籃球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可以掌握基礎的動作。這種教學方式,在于教師要熟練的應用網絡資源,降低自身教學的壓力,也為教學方式的改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為生動、形象的體育課堂,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于傳統化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
3、重視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
這個年齡階段的高中生,對于任何的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陳舊的文化課程已經無法滿足體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去打破這種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感,讓教育活動可以真正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因此,教師要著眼與學生當前的發展現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技能,這樣才能體現出學校教育的本質價值。在新課程的基本要求下,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課程教學的本質特點,將體育教學同體育精神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的個體價值向著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中,緩解學習上的壓力,為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4、創新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雖然高中體育尚未納入高考評價體系,但是高中體育教師完全可以在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中做出科學的創新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不單單將體育考核結果像文化課一樣做刻板的分數處理,而是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量身定制評價機制。針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以鼓勵其更進一步,對于身體素質欠佳的學生應給予適當寬松,使其在努力鍛煉的前提下能夠看到自己所付出的收獲。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也科學的平衡了由于身體素質不同帶來的學生間極端的分數差異。
三、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的途徑還有很多種,本文在此只做拋磚引玉,通過對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創新,高中體育教育事業也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并且這樣的創新對學生提高體育課的學習興趣與未來自身發展都有積極作用。讓學生時刻以飽滿得熱情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的生理、心理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程志紅.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創新之我見[J].新課程(中學),2015 (5):60.
[2]蔣永智.淺談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J].體育時空,2014 (8):74.
[3]吳園園.新課程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模式探索[J].新校園(中旬刊),201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