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鋒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在當今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語文作為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積極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需要,進而促進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對此,本文從學生主體教學法、創設情境教學法、聯系生活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四方面來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學生主體 情境教學
隨著教育水平和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也有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更不例外。新課改中提出,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教師要發揮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而現階段的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以“填鴨式”、“灌輸式”教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率也沒有得到明顯提升。所以,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接下來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看法。
一、學生主體教學法
目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只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語文中情感的熏陶、興趣的培養,致使學生不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中。所以,教師要打破傳統的觀念,把學生當做課堂主體,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效提升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一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讀懂課文內容,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首先,我通過談話進行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草地嗎?準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學生開始互相交流,然后我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同時提問同學:“讀完課題后你想到了什么?(指導學生回答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接下來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邊讀邊思考:文中的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的跟什么有密切關系?然后讓學生感悟第二自然段,說一說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其次是第三段,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變色之謎”。最后我帶領學生總結全文,說一說學習完本篇文章的感悟。如此,我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文章內容。
二、創設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后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中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有效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引入或創設相關的情境,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首先,我通過聯系相關情境導入教學:“東漢末年,劉備、曹操、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時曹操的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協同作戰,孫權手下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打造十萬之箭,企圖以造不成箭的借口加以陷害,故事就這樣發生了。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接下來我讓學生朗讀課文,互相交流以下問題:“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學生回答后,我讓學生再讀文章,體會人物的特點。最后我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并且課下讓學生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如此,通過創設相關情境,促進了學生的理解,讓學生有效感知本文內涵。
三、聯系生活教學法
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學習它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運用到生活中。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相關的語文素材,教師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的方式,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感受語文知識與生活的貼近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例如:在學習部編舨五年級下冊《童年的發現》一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我通過聯系實際導入教學:“每個人在長大或者變老的時候,常常會回憶起童年的事情。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呢?”學生積極回答。然后我帶領學生走進作者費奧多羅夫童年中難忘的經歷。接下來讓學生閱讀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又如何?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閱讀后,我指名提問,并對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點評。然后讓學生細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同時將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最后,我讓學生說一說學完這篇文章,有什么啟發,并且課下以《童年趣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如此,通過聯系實際,讓學生自然而然走進課堂中,學習相關內容。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重要方式被廣泛的應用到小學課堂中。由于它具有圖片、聲音、文字一體化的特點,可以將抽象的內容直觀的展現到學生眼前,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難以講述的知識,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進而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觀潮》一節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準確的朗讀,翻譯全文,整體感知文中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在課前,我搜集了相關資料,通過多媒體課件導入教學:“同學們,你們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錢塘江涌潮從海寧的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后,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觀潮節,現在已經成為聞名于世的一大盛景。(播放視頻)作者當時來到錢塘江的時候,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的場面深深震撼著。于是,他僅用了兩百余字,將錢塘江的宏偉景象惟妙惟肖的記錄下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接下來我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文章寫了哪些內容,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海潮的雄偉壯觀;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弄潮健兒的英姿;觀潮人數之多。然后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正確斷句,體會文中的感情。學生朗讀后,我再帶領學生賞析文章,討論以下問題:“1.第一段是怎樣描寫海潮的壯觀景象的?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對潮來之景進行描寫的?3.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觀潮人數之多?”由此,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最后我讓學生將文章翻譯成漢語。如此,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態度有重要影響。而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其重要性也不可忽視。所以,教師應該重視這一時期,根據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發展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霞.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踐與思考[J],新絲路(下旬),2015(07):122.
[2]咸金霞,黃麗萍.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8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