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摘要:本文主要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和意義角度出發,闡述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并從不同角度角度進行詳細分析靈活性的運用不同教學模式,從而為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學習 教學質量
引言
在新時期環境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積極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有效性提升,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依照數學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生綜合水平來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奠定基礎。
1、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和意義
在小學數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來促進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從而以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思考可學習的權利,從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提升,使其能夠充分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以學生為主體,確定其主體地化,從而以主人翁的身份來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從而使其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念,對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確定教學目標,并在師生互動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逐漸以課堂主人的身份參與到學習當中。
2、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
2.1 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數學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科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由于數學具有枯燥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導致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難以理解的情況,所以,要如何讓學生有效、愉快、輕松的學習數學,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其營造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從而有效的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比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年月日的認識”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問題:“同學們能夠不能告訴老師自己今年幾歲了”,學生會踴躍的進行回到,并將自己的歲數講出來,然后教師要向學生拋出第二個問題:“同學們還記著自己過了幾次生日”,學生會再次做出回答,這時教師要問出關鍵性問題,有一個小朋友已經十二歲了,但是只過了四次生日,這是為什么呢?這時學生會產生疑問并說出自己想知道,此時教師要將關于“年月日”的知識進行講授,并告訴學生主要學習了關于“年月日”的知識就能夠知道答案。通過巧妙的場景設立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到學習當中。
2.2 積極實現數學生活化教學,實現數學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通過數學科日的教授,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教師要盡可能應用填鴨式教學,避免學生思維和想象力的限制,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融入生活元素,比如在教授學生“那種方式最合算”內容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情景,比如設置相應的場景問題:“同學們都跟著爸爸媽媽去過超市,而超市為了吸引跟多的人去買東西,會在超市里擺放一些轉盤游戲,如果轉盤中的指針停留在固定的區域,顧客能夠得到相應的優惠券或獎品”,但是如果顧客不想玩轉盤游戲,則只能得到一件小禮物,那么從顧客的角度來想一下,怎樣才可以讓轉盤轉到自己想要的區域,并獲取最高的獎品和優惠券?通過向學生拋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并且以生活化的場景來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討論當中,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教學的有效性。
2.3 積極開展分層式教學,有效發揮不同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依照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開展分層式教學,首先要對每一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水平來分為不同的層次,比如數學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歸屬到1類當中,而數學基礎比較一般的學生可以歸屬到2類當中,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以歸屬到3類當中,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的設置來劃分相應的學習小組,將分層式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讓學生能夠互幫互助,這樣不僅能夠讓數學基礎好的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秀感,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而基礎一般的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努力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能夠進一步激發自己的學習動力,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4 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語言的培訓,而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息息相關,比如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要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提供幫助。比如在教授學生“9+3”的問題時,讓學生自己去制作木棍,并通過“湊十 ”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1根木棍和9根木棍能夠湊成10根木棍,而3根木棍能夠分為2根木棍和l根木棍,如果讓1根木棍和9根木棍能夠湊成10根木棍,然后在將余下的2根木棍湊在一起,最后會得到12根木棍,在這一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來湊木棍,并能夠表達出準確的數學語言,即因為1和10湊在起能夠得到10,所以可以將3分成2和l,1和9相加得到10,10加上2能夠得到12,所以,9加上3等于12。學生在這一訓練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并通過不斷的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有效確保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有效、愉快、輕松的學習數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情景,依照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開展分層式教學,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念,確定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斯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6):164-164
[2]林術明,探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好家長,2015(55):191-191
[3]李建蓮,新課程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對策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7):102-102
[4]潘志華,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5(5):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