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俠
摘要:在新課改全面深入的當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隨之創新,新課標提出了以“減負增效”為中心的重要教學理念。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在減少壓力的同時反而增加語文學習的效率呢?這是對小學語文任課老師的一大考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的內容進行深刻的解讀,并將其作為原則性的教學指導方針,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為話題做出簡單的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減負增效 探究教學 課堂效率 小組語文
一、實現真正的減壓
作為新世紀小學語文任課老師,我們應該以“減負增效”打造新的教學系統為目標,現實的教學生活中,我們小學學校雖然貫徹了“減負”的教育方針,但是孩子們卻并末感受到真正的輕松。凼為他們同樣的需要報名參加各種課外的培訓機構,總有上不完的例如書法課、繪畫指導、音樂賞析等課外教程,家長總是把孩子休閑時間機械性的“充實”。我們要懂得,課堂上學來的知識是要同學們用課外時間來消化的,另外,我們要根據同學們的年齡大小、接受程度等規定同學們讀書的時間,這點需要更加叫確的要求,比如今天讀散文,明天讀故事;比如第一天先閱讀20分鐘,往后依次累加閱讀時長;再比如說在閱讀長篇小說、理論書籍時,規定閱讀的時間,兩星期之內看完這本書等等因人而異的讀書要求。這一前一后的閱讀方案,一方面是應試教育的必考內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完成精讀與泛讀的結合以及深度與廣度的結合,堅持閱讀,將理解能力進行長期的積累,變成自己肚子里的墨水。
二、效率提升重在課堂而非課后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不斷的猛攻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已經不能只滿足于傳統課堂的現狀,即老師在課堂上單純式的傳授知識,同學們在下面安靜的記筆記。學生的教育很大一部分還是在于課堂上的學習,而不是著重于課外布置的作業由家長來臨督學習。新課程的小學語文評價系統使學生教學評價發揮出應有的啟發與導向功能,我們都知道,能夠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都是學習過教育學的,在這一方面·就比普通的家長更加的優秀,更加的適合發散同學們的思維,有更多有利于孩子學習的方法。經常會出現報道,例如“作業的輔導任務到底應該交給老師還是家長?”“家長輔導孩子學習,除了血壓上漲,其它都在降低”等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覺得這個現象反應的問題是學校把專業領域內的職責推卸給了家長,教育正在處于低年級學習期的小學生并且輔導其完成學習任務,是一項專業性任務,它不僅需要專業性理論的知識技能儲備,而且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輔導經驗的輔助。這對于一大部分的家長來說,他們本身不能勝任這項考驗能力的工作,所以我們語文任課教師不應該讓學生帶作業回家做。在日常的學習中,語文的作業習題例如近義詞、反義詞、詞句賞析等,很多題型并沒有固定不變的答案,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水平來要求對方,一般水平的學生的作業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就要予以肯定;另外,對于那些學有余力,并且在平常的作業中答題見解獨特、答題正確率高的同學們來說,一定要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學習,注意灌輸“減負增效”方針,對每個同學都規定一個合適的學習的主線。
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中心任務,起到一個主導性的作用。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課堂教學時間,只有在教師合適的指導與帶領下,才能更恰到好處地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述能力。傳統的教學進行了這么多年,我們都發現,傳統式的課堂并沒有把同學們放在課堂的首位,比如當學習《大興安嶺》這一課時,我們就應該懂得讓同學們掌握課堂的話語權,不要只是任課老師朗讀解釋文章的意思。我們任課老師要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要讓同學們自主思考,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大興安嶺的面積為什么在減少?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十幾年來有什么變化?像這種描述特殊性的旖旎風光的文章還有很多,譬如《胡楊樹》一文中對沙漠的宅貝——胡楊樹最崇高、最經典的描繪“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爛。”末尾一句神來之筆,讀的時候就給人一種震撼之感,像這種寓情于景、寫實央虛的文章我們都可以利用上述方式來調動同學們的熱情,著眼于構建活躍性小學語文課堂,才能在“減負”的同時增加課堂的效率。
三、分層測試,分層評價
“分層”是使教學任務與學生學習進行有必要的結合,具體的說,就像政治上所說的“共同富裕”不可能實現,一樣的,我們也要摒棄在語文中的齊頭并進的想法。針對語文的靈活性,每個人的思維發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大家的閱讀理解方向是不可能相同的。只有在全方位的的自我體驗中才能把“客觀強制性學習”轉化為“主觀能動性學習”,這是一個結實的質一樣的飛躍,我們做的不是單純購買很多的習題冊來練習,為了調合莘莘學子不同的“口味”,設計等級化的作業是一個重要手段。作為小學語文老師的我們應該具有一定的規劃、設計能力,在作業的設計時根據各層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習題,例如把一套練習作業分為難易程度不同兩半部分,前半部分為簡單程度的基礎練習題,如:
桂林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停在細細的電線上休息。
后半部分由知識掌握得比較鞏固的同學來完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如:
在農民們的辛勤勞動下,今年小麥的長勢十分喜人。
每當夜幕降臨,世紀廣場上的燈光就亮了起來。
特別的,你還可以在中間加一過渡章節測試,用于承上啟下,若習題練習的程度跨越大,會顯得練習進度十分生硬,靈活的過渡會讓同學們的思維由淺入深,邏輯擴散范圍由小變大,如果這些題目都能完成學以致用,也就基本掌握了本節課堂的教學目標與知識要領。
結語
在課堂的教學的“減負增效”方針下,我們更要注重教學的力法,新課標規定的新的教學理念,關鍵之處并不在于“課堂教學量的減少”,而在于學生整體學習效率的提升。掌握好以上的教學小技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你就能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潛能,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甚至是綜合的自身能力,完成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趙世同,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
[2]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楊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