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艷
摘要:初中的化學教學應該不僅僅傳授給學生化學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驗探究能力。科學素養是一種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包括對觀察、分析、對比等科學方法的掌握和對科學真相和奧秘的探究精神,以及利用科學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科學素養的形成將會對學生未來一生的學習和發展都大有益處。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科學素養 人教版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對于科學素養的提高越來越重視然而,在當今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分析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學習現狀,結合當前的趨勢,對我國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提出一些策略
一、科學素養的概念
科學素養,一般而言是指應用一定的科學知識得出結論,以便人們參照其對自然界或者人們處事提供一定的參考。在社會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科學素養也在逐漸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一個人的科學素養的高低也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教育和科學素養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性,理所當然,教育也就成為了科學素養的基礎性工具,努力發展家庭教育以及學校、社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增強公民科學素養的必要途徑。文化在科學素養中占有的分量是最大的,只有教育、文化等與科學素養有機結合,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素養。
對科學素養的說法雖多,卻也大相徑庭,就是對科學知識、研究過程和方法、技術達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知識是最基本的,在知識的基礎上研究過程和方法,逐漸達到了解的程度,而技術則是在逐漸的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初中化學是以后學習化學的基礎,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會使得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會更加努力學習化學。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灌輸這種科學素養,讓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化學這門課程。
二、目前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老師的初中化學教學偏重于對化學知識的傳授和畢業考試成績的重視,化學課堂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師一對多進行教授,常常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單向的化學知識傳授吸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平平。有些教師要么照本宣科,沒有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要么生搬硬套所謂的“導學模式”進行授課。教學內容大多局限于課本教材和輔導書,局限于習題導學的枯燥兀味。教學資源很狹窄,依賴課堂的有限課時進行知識傳授,忽略了對學生科學研究方法、實驗探究方法的引導和介紹,也沒有培養學生對科學要養成嚴謹的態度。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生的化學考試成績,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都安排為知識傳授、習題練習和習題講解,單一刻板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不能鍛煉到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實驗操作能力,也極少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缺乏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化學、應用化學的精神和意識。這種唯化學知識和考試成績的教學,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到的知識容易遺忘;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沒有養成對待科學應有的態度。如果忽略了對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那么,化學知識只能讓學生應付考試,受用一時,但遺憾終身。
三、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
(1)加強培養初中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學生總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好奇,并且有深入研究的這種欲望。為了滿足學生的研究欲望,教師要進行實驗教學,盡可能地上好第一節探究實驗課,讓學生真正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同時讓學生多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比如鐵為什么生銹、火柴為什么能夠燃燒、一氧化碳為什么能使人中毒等化學問題,從而切身體驗探究活動以及從中學習知識。
(2)重視化學科學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科學實驗和探索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列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用重大。教師最好不要直接把化學知識和理論結果呈現給學生,而應該通過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操作去探索化學的結論。而化學實驗不是教師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模擬,而是要讓學生通過思考和分析,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實驗去驗正自己的想法,深化探究精神,提高探究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中,關于“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這個教學難點,可以設置問題: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沒有發生化學反應?通過什么實驗可以證明?引導學生從“是否產生新物質”這個要點去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后,再利用課本資源,在控制實驗條件的基礎上,設計四個對比實驗,進一步驗證猜想。這樣既加強了科學探究的思維,又展現了探究的能力,自然提高了科學素養。又如在“制取氧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與氧氣制造有什么關系?二者能單獨產生氧氣嗎?需要什么條件?引導學生通過進行自主實驗操作,來驗證制造氧氣的步驟和條件。學生通過將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放入帶有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的試管中,觀察有無復燃現象,再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裝有兩者混合的試管中,觀察有無復燃現象。從而猜測制取氧氣的條件。在這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
(3)創新教學方法,師生互動教學,強化實驗的過程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滿堂灌的方式,學生充當聽者的角色,而不會主動地去思考,這就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所出現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強化學生的實驗過程,重視實驗,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現象。如讓學生探究蠟燭點燃前后狀態、形狀、硬度以及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火焰顏色:學生先從蠟燭上切一小塊蠟燭并且放入水中,觀察蠟燭是否沉底或者溶于水,接著點燃蠟燭,可以看到蠟燭的火焰有幾層,并且每一層的顏色、溫度不同,然后再拿一根火柴梗放在不同層的火焰中觀察蠟燭燃燒的情況……這樣,學生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了解了生活中的常識,更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之,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很大的挑戰。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給學生提供家庭小實驗以及觀察身邊的物質,讓他們體驗化學實驗的生活化以及趣味化,這不僅能在生活中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而且能在化學課堂上讓他們通過科學探究以及科學精神,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