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紅
摘要:兒童文學是一種針對兒童的文學形式。優秀的兒童文學可以極大地促進兒童的發展。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兒童文學作品,豐富了語文教材的內容。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兒童語言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和利用兒童文學。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對其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 教學現狀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發展,人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積極整合所有的文學內容,不僅要確保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豐富,還要減少各種教學方法的不足和不足。兒童文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會占用一定數量的課程進行獨立講解和訓練,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性,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在許多方面有很強的相似性。如果前者能有效應用于后者,我相信它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創造更高的價值。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與成因
1.1教科書中的兒童文學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包括兒童文學,但在教學實踐中,兒童文學的地位非常尷尬,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教科書中選擇的兒童文學離兒童的現實生活太遠,大多數都是外國文學故事,如《金色腳印》。二是受教學目標的限制。在小學語言階段,教師沒有深入探究兒童文學,以培養兒童的基本文字素養和對文本結構的理解。與此同時,他們經常因為忽視內容簡單通俗的兒童文學而受到負面影響。
1.2教師缺乏兒童文學素養
兒童文學逐漸融入小學語文教材。這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大大提高兒童的閱讀興趣,也對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其子女的文學素養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不高。盡管學校也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但效果并不明顯。
1.3沒有充分掌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
兒童文學作品有各種體裁。最常見的體裁是童話、寓言、兒童歌曲、兒童故事、兒童詩歌和兒童小說。兒童戲劇、兒童散文、兒童電影和兒童音樂也是常見的文學形式。可以看出,兒童文學的體裁非常豐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漢語時,對兒童文學的了解不夠深入,沒有充分掌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征,導致他們無法在兒童文學中發揮積極作用。例如,在童話類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關注敘事,虛構和夸張,很少研究作品的內涵。在教學中,他們只講解文學作品的寫作技巧,使學生無法理解這些寫作技巧,以突出作品的內涵,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1.4未能充分把握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
兒童文學作品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有其獨特的審美特征。只有語文教師具有良好的文學素養,才能充分掌握兒童文學作品的審美特征。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的文學素養不夠高,無法掌握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另一方面,即使教師能夠掌握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他們在教學中也經常忽視它,經常從成人的角度思考文學作品,無法感受到兒童文學的質樸、純凈和多變的審美特征,而不是成人的現實和世俗思想。這導致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傳統的作品來解釋,特別強調解釋單詞和句子。這種教學方法偏離了制作兒童文學作品和教材的初衷,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2.1深化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的理解
廣義上講,兒童文學可分為幼兒文學、少年文學、少年文學、青年文學等,是專門為兒童和青少年創作的文學作品。還有兒童歌曲、寓言、童話、兒童詩歌、兒童散文、兒童戲劇、兒童小說和其他特定類別。語文教科書中選擇的兒童文學作品屬于適合相應年齡組的文學。在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關注兒童文學的體裁分類,深入挖掘文學的風格美和特點,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其次,教師應該在課后閱讀盡可能多的兒童文學作品,以增強他們對兒童文學內涵的理解,并為教學的發展積累感性因素。
2.2培養兒童對兒童文學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閱讀兒童文學的興趣。由于兒童文學通常幽默、生動且易于理解,所以學生們會喜歡它。過去,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教師忽視了這種興趣的引導,大多直接進入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幫助兒童深入兒童文學,感受兒童文學本身的魅力。除了課本中的課文,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課堂與課堂的聯系。
2.3兒童文學本身的發現
兒童文學有很多種,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品味。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加強對兒童文學特征的挖掘,充分展示其美學和文學特征。在教學中,有必要明確教學目標。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再是簡單地向學生解釋修辭手段和詞語,而是不僅要有基本的知識解釋,還要培養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生的人文素質。為了實現三維目標,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主動引導有文學特色的學生,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
2.4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小學階段為例,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奠定文字基礎,還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文學素養,逐步提高他們的文學作品意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滲透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有意識地閱讀。為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做一些閱讀筆記,并提出一些閱讀建議。當學生進入高級階段時,教師可以恰當地指導學生做一些簡單的寫作練習,將他們所學的轉化為實踐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解釋課文的結構。
結語
總而言之,兒童文學是一種專門為兒童創作的文學。兒童文學具有豐富的體裁形式,以及獨特的文體和審美特征,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小學兒童文學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發起者,需要提高兒童文學素養,閱讀兒童文學,從兒童心理和行為的角度欣賞兒童文學,理解兒童文學的內涵,掌握兒童文學的文學和審美特征,引導學生學習和欣賞兒童文學,并在兒童文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蜜霜.淺談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 (6).
[2]盧飛.淺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一代月刊,2014 (1).教育,2015. 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