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翠 王曉龍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小學教學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在基礎教育改革推進輕負高效的指導背景下,在課堂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百花齊放態勢前,如何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切實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一線教師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小學教學 有效應用 信息技術
1、小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1.1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學科教學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帶來海量的教學素材和學習資源,教師可憑此增加課堂的容量,能以圖像、動畫、音視頻等手段實現知識表達的立體化,非常便于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極富多樣性、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很容易讓其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即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生動的課堂表現形式所吸引,再輔以教師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等,必然引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其學習積極性。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有《富饒的西沙群島》-文,該文圍繞南海的西沙群島進行描寫。文中寫道:“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色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可現實是,小學生并沒有到過西沙群島,無法真切感受顏色所帶來的感觀刺激,又由于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相像力尚不發達,必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教師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將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
1.2信息技術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恰當地將信息技術手段引入教學之中,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強調數學學習過程是一種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數學學科所具有的邏輯性、思辨性的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門較難掌握的科目,往往成為一部分學生的“攔路虎”。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看,傳統的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已很難達成教學目標,而以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即信息技術不但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而且變成了小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的好工具,使小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真正成為了學習主體。
2、小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措施
2.1指導課前預習,形成自主學習
電腦和網絡的普及為學生自主學習開創了捷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究能力。如《半截蠟燭》-課講和是二戰時的事情,這個歷史比較遠,可以引導學生先通過網絡了解相關的背景,體會到德軍到來引起的恐慌及情報暴露的危險,進而幫助學生體會到課文的重點。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力推的微課、微視頻等媒體形式也逐漸接近小學教育,頻繁開展的微課、微視頻制作比賽也引起了一線教師的關注,而入門要求也越來越低,教師也樂于嘗試這種新穎的教學輔助手段。指導學生按教師錄制的微課、微視頻開展預習,將一些較易學習及掌握的內容,提前完成自學,而教師則改變原來課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全堂灌,形成以解決重難點、開展拓展交流、體驗活動等為主,真正實踐“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
2.2引導課外拓展,獲得能力提升
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教學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其實,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得各學科,小學中設置的許多課程,除了課本上的學習資源,還都可以借助網絡將教學延伸到課堂以外。現在的孩子生活的范圍是十分狹小,學習期間,除了家庭、學校、各種輔導點外,似乎沒再沒更大的范圍了,接觸的事物特別是社會發展的新鮮事物是比較少的。網絡技術地引入,在學生面前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干世界,學生不必遠離家鄉就可以通過網絡邀游世界。例如,在學習游記時,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帶領學生游覽世界各地的美好風光,從北京的故宮、長城到埃及的金字塔,從內蒙古的草原到非洲的沙漠……;在學習人物故事時,相關名人的背景資料,同樣可以一覽無余;在學習科學性說明文時,從宇宙到地球,從電子到無線電,應有盡有。因此,只要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術,便能在極大程度上,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2 3排解重、難點,提高掌握程度
荀子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由此可見,通過學生感官,獲得見、聞乃是教育的基礎,借助計算機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把教學難點生動的展現出來,刺激視昕,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想象力,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驅動力。比如教學《七律?長征) 一課。這首詩,回憶了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表現了紅軍克服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而如今的學生,生活經歷缺失,加上現在各種不符史實、超現實的戰爭電視充斥孩子視聽,因此,對于長征類題材實際了解更是缺失。那么如何去體會“五嶺逶迤”“烏蒙磅礴”,如何理解“巧渡金沙”中的智慧機敏,如何體驗“飛奪瀘定”中的驚險悲壯?如果不能真切地感受這些內容的話,也就談不上領悟紅軍面對挑戰的無畏精神。在具體教學中,如果配合以錄像的形式來讓學生認知山的險峻、水的湍急,配以圖片來了解巧渡金沙的過程和瀘定橋的險,通過對這些具體細節的感悟,達到對全詩重、難點的突破,便可以輕松實現教學目標。利用了多媒體展示,直接抓住生活中例子,創設問題情境,直接觸發學生探尋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從而解決課堂的重、難點,從而還能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
結語
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應當關注學生的形成性體驗,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實際工作中,小學課堂教學整合信息技術也存在諸多問題。突出地表現在信息技術應用形式化,學科整合程度不夠,多媒體技術功能發揮不夠,教師應對突發情況能力不夠等方面,這就要求學校加大對此課題的研究力度,加強對教師應用多媒體的培訓和指導工作。網絡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也僅僅是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師和學生都不可過分依賴,而應在適度的范圍內使其發揮最大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科進步和現代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唐淑蘭.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3 (11):122.